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8日讯 春潮奔涌,正是拔节生长的好时节,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如约而至。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不仅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寄托着中央的厚望和全省人民的期待,也是明确未来五年目标任务、共绘美好发展蓝图的重新出发。
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砥砺奋进、创新实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从强化理论武装到激励干部担当,从夯实基层基础到狠抓工作落实,一系列举措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我是淄川甘泉人,也是蓼坞人,更是槲坡人……”
实践证明,只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才能释放出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获得群众的信赖。无论是坚守抗击疫情一线,还是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齐鲁大地上,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场景。
“要不是韩书记的倾心帮助,就没有俺今天的养猪场。”山东省翔悦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刁友庆所说的韩书记,是淄博市委编办派驻淄川区寨里镇南黄村的第一书记韩峰。两年前,韩峰还在担任蓼坞村第一书记。彼时,在外打拼多年的蓼坞村村民刁友庆决心回村发展智能化养猪场,却在办理手续时遇到了难题。韩峰主动帮助协调镇上、区里有关部门办手续,当年6月,刁友庆的养猪场建成使用,目前已达到年出栏10万头的规模,成为淄博市最大的智能化养猪场。
“担任第一书记7年多来,我发现养殖业对山区农民来说是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对村民养殖我特别上心,尽量为他们提供帮助。”韩峰这样说起自己的“初心”。
2015年,淄博市决定选派第一书记时,儿子才1岁的韩峰在单位第一个报名。当年6月,他成为淄川区寨里镇甘泉村第一书记。之后,接续又在寨里镇蓼坞村、槲坡村担任第一书记,去年10月又成为南黄村第一书记。尽管村情有差异,但韩峰始终保持着一股激情,他走进山村,融入农村,与所在村党员干部一起,探索致富为民的路径。
7年多来,他带领乡亲们累计落实政策资金900余万元,协调争取帮扶资金160余万元,帮助村集体累计增收85万元,清理废止合同100余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7年多来,他参与见证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利奇马”台风袭击、新冠疫情暴发等重大突发事件;7年多来,从对农村不甚了解到和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培养出相濡以沫的深情,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韩峰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淄川甘泉人,也是蓼坞人,更是槲坡人……”
图/韩峰(左一)正在向淄川区寨里镇南黄村养殖户征求意见和建议。(摄影/闫盛霆)
2012年以来,山东省坚持省直机关带头,先后选派5轮、3962名省派第一书记,带动各级累计选派6万余名第一书记到农村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各级第一书记尽心尽责、担当责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当前,第一书记工作已经成为山东省加强基层党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品牌。
除此之外,山东聚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全省部署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由村党组织主导,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分别以资金、资产、资源等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或提供集约化服务,带活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把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致富不愁。仅2021年,山东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就达到4万家,入社成员346.8万户,每个合作社平均增加集体收入2.5万元。
“支部建在项目部、党旗插在工地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山东各地做好统筹文章,疫情防控从严从细,项目建设争分夺秒,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攻扎根项目、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不胜枚举。
2021年年底,济宁市文化中心三期(济宁文化产业园)启动外立面亮灯,济宁又添夜景打卡新地标。夜幕降临,璀璨的灯火下,鲜艳的党旗随风飘动——新地标崛起的背后,凝结着党员干部辛勤的汗水。2018年,济宁市部署开展为期4年的“项目落实年”活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体系,创新“党建+项目”模式,坚持“支部建在项目部、党旗插在工地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一线建功,加速推进济宁重点项目建设。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通过挂图作战“党建+项目”模式的深入实践,济宁市探索出一条“聚党建资源促项目建设、融项目管理促党建提升”的新路径,挂图作战已成为推进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指挥部已成为党员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载体。4年来,一批党员干部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担当作为好干部”,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集中完工,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福祉的民生工程投入使用。
近日,青岛西海岸肿瘤医院项目也顺利完成地下施工,转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这是青岛建设的首座质子医院。面对新冠疫情反复,西海岸新区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党员骨干带头进驻现场,不间断巡查每个工地,确保无防疫死角,力保工地安全不停工;在沂南县铜井镇的阿飞和巴弟工厂项目指挥部,墙上挂着的项目推进“作战图”格外引人注目,图上标注着车间主体及各条生产线建设在各个时间节点上的任务目标,显得一目了然。该项目帮包负责人、铜井镇党委书记王晓刚直言,“我们‘挂图作战’,以图促进,以图督战。按照现在进度,9月底就可实现投产运营。”据悉,截至3月底,沂南县新开工项目达71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35亿元,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高效有序推进……
图/截至目前,山东省共确定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2000个,总投资3.1万亿元。这是3月23日,济莱高铁港沟站施工队伍正在进行车站建筑施工。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
数据显示,山东拥有3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710余万名党员,队伍建设须臾不能放松。
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山东制定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9个领域配套措施。接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选派10477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乡村振兴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截至2022年4月,全省16个市、136个县(市、区)、1129个乡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全部完成;坚持激励约束并重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山东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等,打出规范属地管理、精神物质激励、打击诬告陷害等一套“组合拳”……近年来,山东坚持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打造堪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全省各级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能力过硬、格局高远,才能更好担当作为。以全面推行“链长制”为契机,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围绕十强优势产业,山东省依托“链主”企业组建产业链党委或党建联盟511个,覆盖企业11652家,建立“党建共建、服务共享、信息共通、商事共议、阵地共用、人才共育”工作机制,以“链”上党建助力产业生态创新,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原材料供应等难题6834个。其中,威海市高新区依托“链主”企业惠普打印机(山东)有限公司,成立打印机产业链党建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发展,2021年打印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40%;济宁市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高”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新兴产业和医药产业特色产业链为重点,建立鱼台县盐化工、金乡县煤基新材料、曲阜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9个产业链党建联盟,搭建“银企对接会”“企业下午茶”等助企服务平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瞪羚企业49家,整体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五年来,山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狠抓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全省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持续高涨,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东党员干部群众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的辉煌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