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23 21:00:02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⑤
忘路之远近——山东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齐鲁网2月23日讯 春天,是一个奇迹的存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枯草都能发新芽,这个季节注定有所作为。
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成为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开启了齐鲁大地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进发的新步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几何时,齐鲁大地是一块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地域文化深厚、传统产能巨大、基础设施雄厚,令其他省难以望其项背。渐渐的,公路修得少了,人才却跑得远了;城市建得快了,发展却走得慢了。
庄子曾说过:“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对山东来说,再创辉煌似乎比开创来得更为艰巨。
这让笔者想起齐鲁制药: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蜕变为1990年总产值就突破亿元的领头企业,齐鲁制药用了10年的时间。这大概应了那句老话——十年重见,秀色照清眸。
为了让职工摆脱卖冰棍的困境,齐鲁制药对“挣了钱先去搞研发”的想法极为坚定。从1982年引进第一名大学生开始,齐鲁制药在其后的每年都会引进少则两三名,多则上百名大学生。随着人才队伍不断的壮大、企业结构也逐步得到优化。
正因为有了研发导向,有了人才机制,有了科研美誉,齐鲁制药积聚了新十年发展的底气。
没有人才的企业注定丧失发展的底气,没有人才的地域注定缺失创新的原动力。打造新山东,不再是简单的埋头苦干,而是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一直力求平稳的山东如何阵痛发展,其实是个说短不短的时间考题。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剥掉积年累月的习惯,达到浴火重生并非易事。
刘家义书记提出:“各地要立足实际,围绕‘十强’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确定好各自培育的重点产业。”他明确指出,“有几个产业算几个产业,以重点产业培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对山东来说,传统产业偏重既是劣势,却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传统产业体系规模总量大,竞争实力强,完全有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进行改革升级,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2月。在山东临工的装载机焊接车间,巨大的机器人手臂正在对装载机后车架上驱动桥的部位进行焊接,成为国产机器人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一个缩影。
在成功实现这一“两化”融合的曲道奎博士看来,山东产业有很大的优势和非常好的工业基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主动增强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便能迎来山东发展的美好未来。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曾写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今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有人怀疑,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起势之局是否能成为我省再次崛起的高光时刻。而以山东人吃苦耐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建设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完全可以做到奋起而直追,以忘路之远近。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