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济阳区举办“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和、景美’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人和”专场发布会。济阳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娟介绍,今年以来,济阳区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围绕着健全体系、提升能力、优化服务,补短板、强基础、筑优势,全面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在区级医疗层面,济阳区聚焦龙头建设,全力推动区级医院提质增效、扩容升级,大力支持区级医院加强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优质学科和专家的交流合作,提升区级医院核心竞争力。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名医专家团”签约,邀请知名专家开展肿瘤免费会诊服务。区中医医院与省内三甲医院深化医联体协作,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今年以来,邀请各级专家教授在济阳区开展诊疗带教1460余次、受益患者18600余人。
龙头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也是成果斐然,深化山东省肿瘤医院规范化诊疗基地建设,建强区人民医院儿科、区中医医院针灸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培育骨科、消化内科等8个市级重点专科,以品牌建设赋能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便民惠民服务的持续推进,让就医体验更加舒适便捷。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积极整合资源,实现跨机构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简化结算流程,实行床旁结算、门诊诊间结算等多种结算方式,门诊诊间结算率由5%提高到15%。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潮汐式门诊、午间门诊、青年中医门诊,推行延时服务,切实保障居民就医需求。推进区人民医院医养楼投入启用,康复保健科、综合内科、儿科等均已开诊,极大方便老城区群众。
在镇街基层医疗层面,济阳区同样不遗余力,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乡村医疗提档升级。积极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扎实开展乡村医疗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6S管理,对66家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拓展村卫生室远程医疗服务,配齐基本医疗设备。全区省级、市级和区级示范标准化村卫生室分别达到4个、17个和101个。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效显著。落实医共体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选派34名区级专家到基层帮扶指导,优化设置8处基层名医工作站,围绕“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同步推进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医疗质量同质、医防融合标准化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保持在60%以上。
“网格+医格”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让基层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融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健康向阳”党建品牌,举办“比邻医馆”、健康义诊、中医药夜宴等100余场次,承办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和全省“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服务群众30000余人次。
总体来看,济阳区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换来的是患者就医获得感的不断提升。
接下来,济阳区将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找准医疗技术难点,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深化医共体建设。引导两大牵头医院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医共体医疗技术管理、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双向协同转诊、公卫协同服务等一体化管理,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突出发展特色专科。依托医联体、医疗联盟,加强与上级医院业务合作,立足区位和优势错位发展,静心思考、主动谋划医院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专科和骨干技术力量,构建起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新模式。
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一方面,要通过“引进人、激励人、留住人”,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行医院人文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同时,定期选派区级医院中青年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并通过人员下派、进修、轮训等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能力。
聚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区中医医院的中医优势,加快“两中心一专科”建设,打造一批中医特色科室,在全区形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未来,济阳区将在医疗服务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不断书写惠民新篇章,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向着建设健康济阳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