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蒲松龄《农桑经》,淄博农产新IP?

来源:淄博日报

作者:桂建明

2024-03-15 10:52:03

原标题:蒲松龄《农桑经》,淄博农产新IP?

来源:淄博日报

原标题:蒲松龄《农桑经》,淄博农产新IP?

来源: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 桂建明

3月10日,蒲松龄纪念馆,一场关于蒲文化的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与以往不同,这次研讨的课题有些冷门,不是世人皆知的《聊斋志异》,而是这位短篇小说大师在农学方面的著述——《农桑经》。

这次研讨会由淄博市齐民要术研究会发起,农学界和农产界的各路人马齐聚,彰显着淄博农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产业信号:继《齐民要术》之后,蒲松龄的《农桑经》或可成为淄博农产的新IP?

除了《齐民要术》 淄博还有本《农桑经》

在淄博举办全国、全省农业相关会议,介绍淄博农业时,经常会提到淄博历史上的重要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它代表着淄博农业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齐民要术》你知道,《聊斋志异》你知道,可你是否知道蒲松龄写过一本农学著作《农桑经》?”3月9日,市蜂产品行业协会会长高博联系记者,这样发问。

相信绝大多数淄博人,和记者一样,一脸茫然。

一直以来,淄博在农学领域的代表作为《齐民要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这部著作外,淄博还有另一部农学宝典——蒲松龄的《农桑经》。这部鲜为人知的农学著作,因高博的一次偶然发现,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为了申请蜂蜜地理标志农产品,高博在寻找淄川养蜂历史资料时,从淄博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赵焘处得知了《农桑经》的存在。在这部著作中,蒲松龄详细记录了养蜂的技术和方法,其实用性至今仍然不减。这一发现,不仅让高博对淄博的养蜂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发了他对如何将蒲松龄农学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思考。

有了这个事铺垫,高博与赵焘一“碰撞”,便有了这次“蒲松龄农学蜜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者说,蒲松龄研究者主要是各高校的中文系人士,注意力多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上,对蒲松龄农学著作不是很关注,鲜有人论及。《中国农史》杂志1984年第4期,刊登过浙江金华人俞荣梁的论文《蒲松龄及其农学著作》,重点介绍了《农桑经》,但这是个冷门专业杂志,社会上知之甚少。200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蒲松龄志》第三篇第三章《杂著》中第三节,单列了《农桑经》,进行了介绍,也未引起更多关注。

3月10日,在蒲松龄纪念馆著作陈列室一角,记者看到了一本《农桑经》手抄本。手抄本名为《农蚕经》,不特意找,一般关注不到。

赵焘在召开这次研讨会之前,与蒲学研究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刘富伟教授、韩国安东大学贾宝书教授进行了专门交流,听取意见。

赵焘说,两位教授致力于蒲学研究多年,非常赞同召开这次研讨会,认为它的举办是蒲学界的一件大事,还原了蒲学应有全貌及重要实用价值,极具开创性。如让蒲松龄农学文化赋能淄博农业、餐饮、丝绸、中医药等一大批淄博传统产业,与蜂产品等一批农业实体结合,让学术研究“变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农桑经》里都讲了些啥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蒲松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致力于普及农业知识的先驱。他的《农桑经》对于研究清代初期北方农业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淄博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专家们表示,这部著作中蕴含的农学思想和方法,对当今的淄博农业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农桑经》里都讲了些啥?”记者一直在专心聆听。

赵焘致力于《齐民要术》《农桑经》等系列农学研究35年。他介绍,《农桑经》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包括《农经》七十一则、《蚕经》二十一则、《补蚕经》十二则、《种桑法》十则及《蚕祟书》等内容。《农经》是按月令体裁写的。把从正月至九月北方农民的主要农事井然有序地安排于每月内,简洁明了,简便易行;《农桑经残稿》,杂采诸书,仍以月令形式写成,载录大田作物、果蔬、药材、林木等104种,禽畜等11种,花卉及其品种117种。

蒲松龄重视养地培肥,《农桑经》开宗明义指出:“粪为田家第一要务”,又言:“庄稼好歹,全在此处用功。”

蒲松龄强调农时观念,不论种谷、麦、稷,还是高粱、芝麻、豆、麻等作物,都明确指出要因时制宜。如春耕,“立春后,草生乃耕,可一而当五”“田多者,以惊蛰后方可耕”“最宜斟酌早晚”。棉花的播种,“大约在清明谷雨间,酌其冷暖,略早种之”,芝麻则“二三月为上时”,高粱“宜清明前种之,勿太晚”,豆“无太早,但得雨,且不妨且割且种,勿失时也。即雨不甚足,但接黄块土,即种之”,麻“宁早勿晚,晚则不坚”。这些播种季节的确定,都是从淄川一带的节令、墒情实际出发的。

蒲松龄注重恰当的密植程度。如种谷,“当视谷类善歧不善歧以为疏密”,这是根据品种分蘖特性来决定密植程度的例子。对于豆,要求“勿过稀也勿过密”,可按农民经验,耧播以“黑豆一二三,黄豆单打单”为巧诀,绿豆,“又勿太密,密则易坏”。谷子间苗时,“留苗,视地肥硗,要疏朗”,掌握“密处稀、稀处密,不稀不密留大的”原则。下麦种也遵循“量地肥瘠,量时早晚;肥、晚宜多;瘠、早宜少”。这种密切结合地力状况、时令来确定作物密植程度的做法,是有别于其他农书的一个特点。

蒲松龄突出强调“御灾”的技术措施,这是《农桑经》中最令人注目的内容。除积极主张早修坝堰、防止旱灾外,对虫害防治有专节记述。蒲松龄指出,为防御谷子病害,应先择佳穗,“次年用清水淘种之,庶免乌䆀、䄻谷之病,雪水淘之尤佳”。夏初下种,多地下害虫,“则宜用信石拌种。种豆先拣簸豆种以去菟丝子”,且云“豆地宜夹麻子,麻能避虫”。麦种上调油、拌上谷子毒饵的方法,亦是蒲松龄首先记述的防治地下害虫的一种巧妙办法。

蒲松龄是封建社会中贫苦知识分子的典型,不安定的生活处境和坎坷遭遇,使他与穷苦的劳动人民心意相通,在客观上使他产生撰写农学著作的意念。“居家要务,外惟农而内惟蚕”,将农事经验汇而成书,有助于“解民倒悬”,亦可指导自家子弟。

讨论中,有专家提到,蒲松龄的诗文中,也有一部分与农有关,如《秋灾记略后篇》《蝗来》《捕蝻歌》等,另外,其通俗著作《日用俗字》中的《庄农章第二》、《养蚕章第三》两章,是以农民为对象、旨在宣传农业知识、可令村童传诵的启蒙读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蒲松龄的农学思想,包含了不少农业知识。

《农桑经》能否成为

淄博农产新IP

在讨论蒲松龄《农桑经》能否成为淄博农产新IP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要改变过去地域文化研究中“重研究、轻转化”的现象,将蒲松龄农学文化与现代农业产业紧密结合。比如,可以借鉴其中的农学思想,提升淄博农业的文化含量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在推广蒲松龄农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比如,《农桑经残稿》中《蜜蜂》篇,就是清代养蜂史的活化石,展现了淄川悠久的养蜂文化,可借此在淄博蜜蜂产业发展中做文章。另外,可以将《聊斋志异》中《莲花公主》《绿衣女》这两篇以蜜蜂为创作原型的小说与蜂产品品牌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农产品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淄博农业文化的研究。

淄博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赵建业在发言中表示,重视并宣传蒲松龄农学文化,挖掘其在农学史、养蜂史、花卉史等方面的成就,有助于打造淄博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淄博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赵建业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总的来说,蒲松龄的《农桑经》作为淄博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并将其与现代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冷门”也可以变为“热门”,我市完全有可能将这部农学著作打造成为淄博农业产业的新名片。

说明文:

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抄本、油印本等。

①清咸丰八年《农桑经》抄本。

②1982年出版的《农桑经校注》。

③清末民初《农桑经》抄本。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2024淄博市旅游商品大赛启动

本报讯3月14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由省旅游协会指导,省旅游协会旅游商品装备分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好客山...[详细]
淄博日报 2024-03-15

我市两处风景道 跻身“山东省旅游风景道”

本报讯3月14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了27条76段“山东省旅游风景道”,我市沂源县“沂河探源”旅游风...[详细]
淄博日报 2024-03-15

“强基工程”艺满淄博

□本报记者耿雪3月14日上午,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战化军正与协会的艺术家们一起,对刚刚创作的具有...[详细]
淄博日报 2024-03-15

擦亮“山东手造·博山‘记’艺”文化品牌

上个周末,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在博山区山头街道颜神古镇观看“琉璃吹制”表演后,由衷地感叹道。曾经是老博山经济支柱的陶瓷和琉璃,现在...[详细]
淄博日报 2024-03-15

淄博理工学校6个高职教育专业点获批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淄博理工学校获悉,在山东省教育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公布第一批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详细]
淄博日报 2024-03-15

淄博七中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

本报讯近日,淄博七中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详细]
淄博日报 2024-03-15

在青岛感受民俗与国潮相融合的文旅盛宴

3月1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在青岛市城阳区明月·山海间景区,“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春风及第龙抬头·神龙赐福纳如意”主题活动举...[详细]
山东在线 2024-03-15

赵晓亮荣获“青岛市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称号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宗绪昌近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关于印发2023年度青岛市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名单的通知》,中...[详细]
半岛都市报 2024-03-15

青岛市电梯智慧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胶州召开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静通讯员侯静怡为深入推进电梯智慧监管工作,根据《2024年青岛市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及责任分解》部署,结合“智慧电梯监管攻坚...[详细]
半岛都市报 2024-03-15

胶州市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婚前保健山东省级优势专科单位并授牌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超通讯员石丽楠近日,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为获评婚前保健优势专科的医院进行授牌,胶州...[详细]
半岛都市报 2024-03-15

大综合、大专科、有特色,打造青岛北部骨科中心

平度院区骨科2022年被青岛市卫健委授予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按照“大综合、大专科、有特色”的理念,保持与医院骨科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度一...[详细]
半岛都市报 2024-03-15

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品质滨州建设

□本报记者姜斌本报通讯员解晓龙蒲怡萱近日,记者从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系统专场获悉 2024年,滨州市锚定办成一...[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3-15

泰安加工贸易出口额稳步攀升

□记者刘涛报道本报泰安讯近日,记者从泰安海关获悉,为推动泰安市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泰安海关精准施策、聚焦发力,推动加工贸易高质...[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3-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