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胶东在线
2018-12-06 15:33:12
政协委员薛致勇与研究人员在一起
胶东在线12月6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张雪玮 任高飞 项国巍)海阳地处黄海之北,与大海亲密相拥,海水养殖产业在这里历史悠久。在烟台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海水工厂化养殖开启了以科技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迸发出巨大发展潜力。
作为公司副总经理,薛致勇在公司里分管科研、基建等方面的工作,天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养好鱼”。“好的鱼苗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是关键。”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薛致勇就马不停蹄得忙活起来。
“我们公司最早是做海产品养殖,后来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水产苗种质量低,生产不规范的问题,就拓展到良种选育领域。”薛致勇带领记者来到了公司的养殖车间,放眼放去,一排排的养殖池颇为壮观,半滑舌鳎、牙鲆等鱼类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
“现在公司有海水鱼、虾、贝、蟹、参等20多个品种,其中鱼类良种年产能力2000万尾,水产苗种覆盖全国沿海省市,带动沿海110多家养殖场进行了品种改良,养殖品种生长速度与成活率显著提高,病害显著减轻。”薛致勇如数家珍地介绍。他在一个半滑舌鳎鱼池前驻足,“这是我们优中选优选育的种苗,为了避免3代内近亲繁殖,每条鱼体内都有一个芯片,可以往上查询4代信息。”
目前,公司的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鱼类的良种选育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在这三个品种均已培育到第四代,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养殖活率达到92%,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公司建成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良种培育基地、养殖示范基地和技术成果的转移服务中心,不仅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不断开发新种类和提供充足的优良苗种,而且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供急需与实用的高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海水散养模式正在不断被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取代。如何实现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养殖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从“九五”期间,在薛致勇的带领下,黄海水产公司开始承担“循环水养殖”这一国家技术项目,后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黄渤海区鱼类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其致力研发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这一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为助推海阳市乃至烟台市的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用于养鱼的水都是循环利用,克服过去大排大放的缺点,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模式。”薛致勇告诉记者,养殖池一年四季保持恒温,大致在20℃左右,非常适宜鱼类生长。这种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高密度养殖、高技术集成、高投入产出、高管理水平等特点,由于对养殖用水进行循环利用,用水量大大减少;由于对外排水较少,所以对自然环境污染也大大减少。
过去水产养殖,养殖过后的水便被直接排放掉,而在这里,通过水循环系统,养殖水全部进行回收。经过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水,不仅水质条件远高于海水,同时养殖水的温度也更有利于实现恒温养殖。“水的循环利用率可达到95%,热量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既节能又环保,还能降低成本!”薛致勇说,海水温度只有3°C,而养殖水温度能到20°C左右,节能效果可达到70-80%。目前,公司40000立方育苗养殖水体全部改造成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不仅仅是“循环水养殖”技术,该公司还承担着多个国家、省、市级的海水养殖、苗种培育科研项目。要想挑起这些重担,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薛致勇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注重创新人才引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他的倡导下,公司也积极“招才引智”,先后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做好高新技术成果转让及技术引进工作,通过借助“外脑”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同时还引进了包括泰山学者、领军人才在内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并建立起院士工作站开展科研开发。
薛致勇说,正是得益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益于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改革创新,让养鱼也养出了“大名堂”。取之社会、回报社会,创造机会、共同成长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他表示,要把履行好一名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与做好本职工作融合在一起,为全市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