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5.06)

来源:央视网

作者:

2025-07-05 16:19:07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

六月,致力于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步履不停。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多双边活动中,既推动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引领周边外交新实践;既推进拓展双边伙伴关系,又夯实多边协作偕行致远。

高瞻远瞩的睿智洞察——

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以大船为喻强调校正中美关系需要“把好舵、定好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以“四点主张”为破解中东危局提供务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携手并肩的同向而行——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十余场多双边活动,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叙友谊,共商大计,共绘蓝图,达成百余项合作成果。

团结合作的务实举措——

从“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到“高质量建设中吉乌铁路,打造立体化联通格局”,再到“深化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领域交流,实施更多惠民项目”……中国外交以务实风格,赢得世界广泛信任与赞誉。

山水相连,唇齿相依。4月东南亚之行、5月访问俄罗斯、6月赴中亚,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三次出访都聚焦周边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常说:“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仲夏时节,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再度与诸多周边国家书写了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生动故事。央视网《中南海月刊》运用智能大数据,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六月足迹。

铭记历史,方能照见未来。

6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则消息备受瞩目:今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天举行的阅兵式,将是对这一伟大胜利的隆重纪念。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硝烟又起。

6月1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停火止战是当务之急”“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开启对话谈判是根本出路”“国际社会促和努力不可或缺”四点主张。

通话发生在以伊冲突持续升级的关键节点,中俄元首深入交换意见,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推动局势降温、维护地区和平的明确信号,彰显了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

6月5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通话中,习主席表明“诚意”,也讲明“原则”。他指出,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需要我们把好舵、定好向,“尤其是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

中美元首通话后的第四天,双方经贸团队在伦敦举行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谈中,中美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框架达成原则一致。

中美两国有着深度交融的共同利益、高度互补的经济结构,这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一时的分歧与摩擦而改变。

无论是推动各自发展,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协调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所说:“对话和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6月重要讲话,“合作”“发展”“命运共同体”“五年规划”等词高频出现。

以务实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在一系列多双边活动中,“合作”“发展”是习近平主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

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新西兰总理拉克森,提出中新双方要把“合作”放在双边关系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同韩国总统李在明通电话,指出“要密切双边合作和多边协调,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会见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强调“落实好重点合作项目,推动取得切实成果,推动双边贸易再上新台阶”;向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展望“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将有力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国在与世界的深度联动中持续展现经济之韧、合作之姿、共赢之道。

2025年已过半,近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分别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4个和0.2个百分点,而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维持总体稳定。一些国际投行也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预期。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成为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源”,共享发展机遇的“引力场”。中国实现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战略规划,这是中国的“发展方法论”。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回望来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行进在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节点的时空坐标上,清晰且笃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日,诸多地方陆续召开会议,布局谋篇“十五五”。

6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结束。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吸收群众智慧、社会期盼、专家意见、基层经验,这是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好传统,其中蕴藏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与广阔空间。

关山初度路犹长。善谋,笃行,不辍,方能行稳致远。

又到石榴花开时。大国外交开启“中亚时间”。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再次踏上中亚大地。这是他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第九次中亚之行、第六次到访哈萨克斯坦。

△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这是习近平主席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关联图谱中西安、阿斯塔纳两个地点,因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特殊情谊,有了别样意义——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举行。两年后,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来到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这里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

从西安到阿斯塔纳,不仅承载着千年丝路的深厚情谊,更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弥足珍贵的确定性。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是中国—中亚合作机制的生命力之源,彰显了这一机制日臻成熟、走深走实。

此外,六国元首还共同签署了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是六国关系史上一个新里程碑。

2024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达6741.5亿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中国在中亚国家已建成4个鲁班工坊、5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双方友城数量突破100对。截至2024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正在建设中的中吉乌铁路将使吉尔吉斯斯坦第一次拥有通往海洋的道路;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架起一座座互利共赢的桥梁;从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中,走出一大批从事跨文化交流、掌握新兴工程技术、致力于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友好使者。

实践表明,这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向奔赴”,不只体现在统计数据的增长上,更绽放在双方人民脸上的温暖笑意里,同时也让“合作共赢”四个字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此次峰会期间,10份多边合作文件、40份双边合作文件、100多项合作共识,共同绘就了一幅中国中亚关系的未来图景。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这是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

6月的关联物品中有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特别回信。

嘎拉村坐落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美丽的尼洋河畔。曾经,这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伐木,斧头起起落落,环境也遭受破坏。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嘎拉村依托当地的桃花园,发展起生态旅游、民宿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021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嘎拉村,入户拉家常、促膝问民生。总书记叮嘱:“一定要保护好原生的桃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此次回信中,总书记再次嘱咐嘎拉村“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此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再次明确全面从严治党路径,强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样的大党无往不胜;发展自己、造福世界,这样的中国,不惧险阻、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刘岩 王全 穆楠 郭常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防御“丹娜丝” 福建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新华社福州7月5日电为防范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可能带来的风雨浪影响,福建省防指7月5日11时将防台风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至Ⅲ级。5日...[详细]
新华网 2025-07-05

活力中国调研行|升级!老“引擎”跳动智慧“心脏”

老“引擎”跳动智慧“心脏”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何晓、周牧  发动机智能生产车间内,零部件一上线便扫码登记“身份证号”;灵巧的机械...[详细]
新华网 2025-07-05
高原诊疗装上AI大脑 杭州援藏“数字天路”送健康

高原诊疗装上AI大脑 杭州援藏“数字天路”送健康

在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一场由数字技术引领的医疗变革正在西藏那曲市色尼区悄然发生。随着一批由浙江杭州援藏力量支持引进的数智医疗系统...[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05

从大模型到大应用——业内热议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落地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题 从大模型到大应用——业内热议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落地  新华社记者阳娜、吉宁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详细]
新华网 2025-07-04
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近日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调研组表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详细]
新华社客户端 2025-07-04
如何健康过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指引

如何健康过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指引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即将迎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升高,雷雨多发,空气湿度逐渐增加,健康问题备受关注。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详细]
新华社客户端 2025-07-04
微短剧岂能靠离谱博流量

微短剧岂能靠离谱博流量

当“霸道总裁爱上我”“重生逆袭暴富”等桥段在微短剧中高频复现时,“剧情离谱”已成为不少人眼中微短剧的醒目标签,“脱离现实”“抽象低...[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长相怪异、生存本领高超,我国科学家发现深海新物种

长相怪异、生存本领高超,我国科学家发现深海新物种

深海是蕴藏着未知生命的宝库。据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东声介绍,该团队新发现的深海底栖生物4个新属70多个新种包括海绵、棘皮...[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推进中央企业品牌建设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4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指导中央企业...[详细]
新华网 2025-07-04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起飞!从“米市”走出航空小镇

从“米市”走出航空小镇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程云杰、班娟娟  10年前,李有才从外地回到老家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新丰村,家里还有...[详细]
新华网 2025-07-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