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6日讯 6月6日上午,“山海情·雪域援梦”——山东媒体采访团来到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采访山东第十批援藏医务工作者。
2022年7月,来自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省立三院等医院的6名专家同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一起来到西藏日喀则,对口支援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再过一个月,他们就将完成三年援藏工作使命,返回山东的工作岗位。三年时间里,他们带领着当地医务工作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谱写了一个又一个“鲁藏一家亲”的生动故事。在谈到这几年的工作成绩的时候,山东医务工作者们骄傲满满。
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来自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许东大夫,不仅带领团队开创性完成多项医院史上“首例”救治:首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成功救治、首例出生体重仅123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成功救治、首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成功救治……还亲自带教4名本地儿科医生,倾囊相授核心技能,目前4名徒弟已具备独立处置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危重症的能力,其中1名徒弟成长为医院历史上首位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资格的医生,成为本地儿科骨干。新建了普通儿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打造了一支初步成形、能独立作战的优秀儿科团队,这是他留下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兼妇女保健部主任、来自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的孔艳大夫,把全院“三基”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开展院级培训60余场,用橘子做教具带领当地医生练习卵巢囊肿剥除术,还自掏腰包给妇科病房购置投影仪、激光笔,每周一课开展理论教学,手把手地带教本地医生,规范各种基础操作。
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主任、来自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的赵和永大夫,三年里成功抢救危重病人25次,带领孕产保健团队开展7项新技术,其中分娩镇痛和产前诊断2项技术为日喀则市首例,5项已完全由本地医护人员常态化开展。带教本院年轻产科医生、助产士、护理、麻醉医生共15名,均在各自业务上取得了标志性提升。
在山东援藏医疗队和当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来,医院门诊量2024年较2022年同比增长12.44%;出院人次2024年较2022年同比增长154.61%;手术台次2024年较2022年同比增长696.77%。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六位援藏医生共带徒42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2023年8月,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晋升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三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成绩斐然,但在山东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交接单里,我们更多看到了专家们对这所医院的牵挂和对第十一批援藏医疗队的期许。许东大夫说,在他手里建立起来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和普儿科病房,还需要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孔艳大夫说,她的4个徒弟还需要进一步夯实手术基本功,将来要把妇女保健部建设成为日喀则市级重点科室;赵和永大夫说,医院要继续扩展病理产科诊疗范围,尽快获得产前诊断中心的资质,发展壮大产后保健业务……
在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的中心位置,有这样一句话: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山东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六位专家,以他们专业的技术、扎实的工作、满腔的热情,践行着这句话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为降低孕婴死亡率、提升妇女儿童幸福指数贡献山东医疗援藏力量。
面对即将结束的援藏之旅,孔艳医生真情流露:三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对我而言,援藏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磨炼;这段援藏经历也将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再过一个月,我的援藏工作就要结束了。想到这里,不禁有些伤感,想起了那首歌:日喀则,我的家,走到哪里都不能把你放下,无论海角天涯都把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