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十年治水再现河湖安澜秀水长清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张黎

2022-09-08 09:29:09

原标题:十年治水再现河湖安澜秀水长清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张黎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保护水生态、治理水环境,关系人民福祉与国家未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把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打好碧水保卫战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保卫战之一,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最坚定的决心和最有力的举措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水环境质量处于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水体更加清澈。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表水Ⅰ类—Ⅲ类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六连升”;重点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长江、珠江流域等水质持续为优,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监测的876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总体保持稳定。

一幅河湖安澜、秀水长清的壮丽画卷,舒展在中华大地上。

高位谋划,系统推动,治水迈入“三水统筹”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胸怀祖国江河山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水,他到地方考察调研时,都把察看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行程安排的重要内容,深入一线指导相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先后多次亲自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切实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正是在这样高瞻远瞩的谋划下,治水思路及路径发生了深刻变化。

思路更新,从单打独斗到系统治理,形成保护合力——

彼时,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容易顾此失彼;一些地方未能很好落实治水举措,导致“防”亏“治”欠,部分地区治理进度赶不上恶化速度。

变革,就要坚持“三水统筹”,构建系统治理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

在治水思路上,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同时,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在地方的实践中,“治差水”挥别黑臭,“保好水”提升品质,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考核更新,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各地成效明显——

2015年出台的重磅文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被称为引领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成为其中最大亮点。

治水,不再停留在减排量、排放标准等手段上,而直接将河流等水体的改善程度作为考核标准,标志着以环境质量和改善效果为核心的时代到来。

这样的变化,凸显了国家下决心要以看得见的成效回应公众对水环境质量的关切。方向明确,步履坚定,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切入口,各地治水成效明显。

在浙江,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实施钱塘江流域11个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流域内所有污水处理厂提标到一级A排放标准。

在四川,通过开展城镇污水及农村面源治污攻坚、消灭污水直排口等专项行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2021年,全省203个国考地表水考核断面中195个达标、优良率96.1%。

治太湖,通过修订《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投入上千亿元资金,累计完成了大小1万多个治理项目。太湖水质开始改善,衡量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总磷和总氮都有明显下降,在2015年,提前实现了当年国家确定的水质目标。

目标更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水环境治理的更高目标,无疑是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这也是改善水质的有力手段。

近年来,治水强调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谋求系统治理的整体成效,重建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让河水“活”起来,还河道以“生命”。

这也带动了治水评价指标的改变,即水生态治理的好坏,不仅在于水生态的数据标准,还要看河里有没有鱼,看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

“不仅河里有鱼,有鱼还要能吃”,较早提出流域治理具象性指标的山东省,昔日的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条条见鱼”。就在今年3月,在小清河济南段,时隔60多年重现大量中华鳑鲏种群。

路径更新,以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发挥河流综合效益——

迈入“十三五”,从治理污水向水环境综合整治快速转变,“条” “块”“片区”化治理模式开始兴起。

在河流治理上,充分考虑河流与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同时,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最大程度发挥河流综合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到2020年,“水十条”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度减少。

至“十三五”末,围绕促进实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我国重点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及配套等水污染防治工程,实现了水环境大幅改善,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两项水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均超额完成。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十年间,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治水步入快车道。

体制健全,治水有责——

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七大流域统筹设立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陆续组建。“核心”强大,使得在污染防治上改变了“九龙治水”的状况,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强化了统一监管。

护一方好水,地方政府对水环境改善承担起实实在在的责任;水质清与浊,都与政府领导干部的“乌纱帽”紧紧相连。

下转二版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四大工程”让思政课“活”起来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坚持“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创新实施思政教育“四大工程”,拓展思政课程育人内涵...[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2-09-08

黔南州深化“检律”互动协作新模式

□本报记者王家梁王鹤霖□本报通讯员宋星磊“是检察机关用心用情办案促成了此次民事案件顺利开庭,充分维护了我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让我...[详细]
法治日报 2022-09-08

律师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塞军对《法治日报》记者说。“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的各个环节...[详细]
法治日报 2022-09-08

互联网“最大变量”成“最大增量”

如何实现科技和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全域数字法院改革、智慧法院建设发展、数字治理与网络文明……一系列新课题将会对司法体制、机制、规则...[详细]
法治日报 2022-09-08

一网“兜”起群众大小事

“网格员天天为咱忙,咱也力所能及帮他们一把。群众与网格员的“双向奔赴”,源于“双全网格”的深入创建。今年以来,任城区积极打造“全科...[详细]
法治日报 2022-09-08

中国海军航空兵初步实现从岸基向舰基跨越发展

中国海军航空兵初步实现从岸基向舰基跨越发展(2022-09-08)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权威发布新华社青岛9月7日电(记者黎云、孙鲁明)中国海...[详细]
新华每日电讯 2022-09-08

【喜迎二十大】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喜迎二十大】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消息传来,山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详细]
光明日报 2022-09-08

把科普放在与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意见》指出,我国科普事业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详细]
光明日报 2022-09-08

健全防控体系 向物种入侵说“不”(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随着近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9-08

新赛季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开赛

本报北京9月7日电(记者郑轶)2022年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常规赛6日在重庆涪陵开赛,来自各地的12支职业棋队、80多名棋手参与比拼。新赛季...[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9-08

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大文章(人民政协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开展“推动大运...[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9-08

《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潍坊倡议》发布

本报济南9月7日电(记者侯琳良、赵永新)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7日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这次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与会...[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9-08

立足岗位作贡献 真抓实干创佳绩(喜迎二十大)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传来,各地干部群众满怀期待,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抓实干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9-0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