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青岛科技大学补齐补强工业互联网人才链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2021-01-22 09:54:01

原标题:青岛科技大学补齐补强工业互联网人才链

来源:中国日报网

赛轮集团是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7家上市公司之一。2020年6月11日,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正式对外发布。这个平台,由赛轮集团联合软控股份、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电信、阿里达摩院等共同打造。此平台通过橡胶行业丰富的机理模型、大数据平台、物联集成,满足橡胶行业复杂的制造模式,可以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专业、丰富的软件服务和APP应用。目前平台现已入驻800余家供应商、1200余家经销商,以及5000多家门店。

中德合作办学,奠定工业互联网赛道基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工业基础”雄厚的青岛科技大学,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布局,为其提前加入工业互联网赛道奠定了基础。

2001年创办的中德科技学院,是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组建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彼时,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全国尚算“稀罕”,该学院的创办更是填补了青岛市、山东省的空白。事实证明,举办中德科技学院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山东与德国的合作。

中德科技学院现有中方在职员工56人,23人具有留德经历。同时还聘有德籍院士1人。2014年以来,各专业先后有240余名德籍教授及助手来学院授课,为师生们带来先进的德国理念和课程。目前,该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本、硕、博等合作项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党说:“中德科技学院的目标是培养中西融通、符合德国标准的国际高水平工程师,他们有能力在德国企业或与德国工业有关的人文交流及科学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以满足中德工业界密切合作需求。”

中德科技学院此前的人才培养采用3+1的模式,在国内学3年,在德国学1年。自去年起,培养模式改为2+1+1,这种模式也被业内认为是培养中西融通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最佳途径。此外,中德科技学院先后与德国巴斯夫、拜耳、博世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关企业除设立奖学金外,还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带薪实习岗位。

培养高层次精英,反哺工业互联网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正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青岛也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而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大批精通“德国工业4.0”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起来,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底气。青岛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着重这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截止目前,中德科技学院先后有1300余名学生赴德学习,已毕业的学生中90%以上继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等多所德国精英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读、毕业博士已达46人。海外优秀学子层出不穷,目前仅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的学生就达100余人。

在青岛,中德科技学院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有着工业互联网的基因,以培养对接德国工业4.0人才为目标之一,迄今,已为德国工业4.0、青岛工业互联网培养了大批人才,众多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掌门人”均毕业于此。

像官祥臻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官祥臻原为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2001级学生,通过中德科技学院对德教育合作的平台,她于2004年成功踏上前往德国留学之路,在德国帕德博恩大学顺利读完本科并拿到学位。留学德国的她,选择继续在德国攻读硕士学位,最终被卡尔斯鲁厄大学录取。2009年,硕士毕业后的她曾就职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任中国杭州代理办公室首席客户经理及项目工程师,之后来到海尔集团,继续实现她的工业互联网梦想,成为海尔卡奥斯的工业互联网领军人物之一。

中德科技学院的毕业生也有一些虽然没有回国就业创业,但他们依然在反哺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去年9月,中德科技学院与德国CLAAS(科乐收)集团联合收割机业务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开展产学研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等。这项合作的牵头人正是CLAAS集团执行高级副总裁袁绍青,他也是中德科技学院2001级校友。

还有青岛科莱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禚明强、副总经理焦明魁,他们都是中德科技学院机械专业2001级学生,后又留学德国。2015年,两人创立了青岛科莱尔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不同行业的工厂自动化,例如汽车零部件行业、家电行业以及工程机械行业,其中便涉及工业互联网。禚明强说:“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都离不开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当时提前接触和学习了工业4.0理念,并在为期半年的德国企业实习中,将该理念融会贯通。”

聚焦人才链,打造工业互联网“黄埔军校”

青岛是工业互联网赛道上的黑马,一个丰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而青岛科技大学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助力青岛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草木兴发”。

自2015年以来,中德科技学院凭借其自身的德国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并不断为青岛市每年一届的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提供中德专家智囊团。中德科技学院作为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咨询服务机构,一直积极服务于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企业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方面进行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政策解读等。

为更好地服务于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补齐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需要的“四链合一”中的人才链,青科大牵头与青岛市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工信局、崂山区政府联合共建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黄埔军校”。学院以培养全球行业急需一流人才,培训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引领者、掌门人为目标,为1-2年之后在青岛投资的新兴互联网行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乃至吸引资本注入,尤其是聚焦100个细分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垂直产业平台,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已举办两期总裁班,培训了来自青岛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的160余名董事长和银行家。此外,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已经与北京东方国信达成协议,专门开设工业互联网课程模块,预计2021年学生规模500人左右,5年内学生总数达3000人,连同相关专业学生总数达10000人。

互联网浪潮奔腾而至,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其中的“主赛道”。前不久,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首套自编教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首套翻译教材《全球背景下的工业4.0》发布,吹响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向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进军新号角,开启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阶段。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教授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一书作序。陈克正在序中指出,该书既是一部工业互联网的科普专著,又是一部有着鲜明青岛特色的理论集成创新之作;既是工业互联网产业振兴和人才培养的鲜活教材,也是青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读物,无疑会对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主编、主译这两本书的正是李庆党。

“我们希望通过这两本书,让大家全面了解工业互联网的前世今生和发展愿景,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直接对接德国工业4.0,畅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积极作用。”李庆党说。

以文育人方得悠远深厚,润物无声始终并肩前行。助力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速崛起,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市、一个产业的同频共振,使“四链合一”的互动聚合激发出了更大的裂变效应。(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杨凡、单提词]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青岛总工会开展十大“暖心行动” 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留青过节

1月21日,青岛市总工会下发通知,设立专项慰问关怀资金、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疗养体检、线上送岗位送技能等十大“暖心行动”,鼓励外来务工人...[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1-01-22

山东青岛:“资本+产业+资源+服务”生态圈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1月21日,由创联工场与开来资本联合主办,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协办的“联·享”资本沙龙在青岛举行。...[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1-01-22

2020山东金融业增加值达4567亿元

人民网济南1月22日电(逄鑫珊)22日下午,山东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0年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记者获悉,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从2...[详细]
人民网 2021-01-22

山东兖州开展寒假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

央广网济宁1月21日消息1月21日,由济宁市妇联、民政局、教体局及兖州区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开展的“把爱带回家”寒假儿童关爱服...[详细]
央广网 2021-01-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