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强
今天,我们推出了一个策划——“运河之韵”全国八省(市)融媒联动直播。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做运河主题的直播?要知道,今天可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时间追溯到2014年6月22日,令无数人兴奋难眠——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距离2004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首次提出大运河应申报世界遗产,已经过去了10年。
两个10年,匆匆一瞬,也见证了时代的波澜壮阔。生态巨变、文脉传承、业态焕新,努力让古老大运河成为“人民的运河”。
运河,顾名思义,是指人工开凿的可以通航的河。中国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想必在上学时,我们便了解了不少关于千年运河的知识,并被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伟大工程所折服。不少文人墨客也曾以大运河为对象,创作了不少诗词、小说等作品。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跨越古今、贯通南北,“翻阅”着这流淌的遗产,你会更加震撼于历史的浩瀚和时代的发展。
“漂来的北京城”,这句老话的渊源就是大运河南来北往的物资运输,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寻宝”,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拍一张“运河三老”(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写的《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留作纪念;天津金钢桥下,是南北运河汇入海河的三岔河口,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河北沧州的南川楼区域曾是古渡码头,如今已经打造成为了传统风格街区,如果你是一名吃货,狮城的火锅鸡一定不能错过;大运河山东段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滋养着齐鲁大地,山东卫视人文纪实类节目《行进中国》大运河篇也将于今晚播出;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重现北宋东京梦华;安徽宿州泗县有一段28.1公里长的水道,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安徽段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活运河”,在宿州博物馆,一眼千年看运河沧海桑田;去年10月,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在江苏扬州正式开园,现在已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在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浙江杭州,不仅有拱宸邀月、凤山烟雨、武林问渡等经典的“运河十景”,还有说不完的故事……
大运河申遗,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工程。据初步统计,山东直接和间接受益的民众超过500万人,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山东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可以说,近年来探索走出了一条大规划、大考古、大公园、大游径的特色之路。
当然,大运河也是一条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古代中国物产外运、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等等,都离不开运河。世界上,有不少运河闻名遐迩,除京杭大运河外,还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伊利运河等,这些运河在运输、贸易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大运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运载千秋,奔涌不息,我们更需要加强国际对话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水运即国运、水脉即文脉、水文即人文,行大运,看中国,让我们一起走进下一个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