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闪电新闻《奇思录》专栏策划推出“年终观察”系列文章,以16市为主线,从不同剖面解析齐鲁儿女在开局之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探索,进一步鼓舞士气、提振信心。
今天,走进青岛,看“青春之岛 活力之城”坚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强龙头”。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5日讯 12月14日,海尔智家发布公告称,以约6.4亿美元(折合约45.59亿元人民币,最终交易金额以实际交割时确认为准)的对价,收购开利全球旗下从事商用制冷业务。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这家A股上市30年的家电企业,斥巨资进行海外布局,备受关注。
而这,也是青岛企业加快“走出去”、青岛奋力拼经济的缩影。
实体经济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年初,青岛还专门召开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向全市发出“动员令”。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又一次亮出了经济大省“强龙头”的硬核实力。
修炼好稳经济“基本功”,在变革浪潮中蹄疾步稳、阔步前行,青岛这样做——
01 / 创新突破,推动优势产业扩能升级
创新突破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青岛乘势而上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的关键一年。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青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35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76.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7.9个和3.7个百分点。巩固拓展工业向好势头,为青岛实体经济营造了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青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着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青岛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领域布局早、发展优势突出,打造、形成了一批早已蜚声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日,2023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拟遴选名单披露,“青岛金花”品牌生态圈的轮廓更加清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为代表的“五朵金花”,以“长红”的姿态成为青岛制造业名城的象征。而如今,“五朵金花”的产业形态早已发生蝶变,在新业态、新动能的赋能下熠熠生辉。如海尔从传统家电品牌进化为物联网生态品牌;海信由单一的电视制造商成长为国内家电产品线最完整的企业;澳柯玛由以冷柜为主的传统家电企业,向以全冷链产品为基础的冷链物联网企业转型……
不但“记忆里的金花”焕发新生,“新一代金花”也不断涌现。
随着2019年青岛市启动新一代“青岛金花”的培育工作,一批“新金花”如“高铁之花”中车四方、“场景物流独角兽”日日顺物流等竞相“绽放”。从“五朵金花”各美其美,到如今“新金花”日趋成势,青岛产业品牌集群逐渐展现出“花团锦簇”之盛况。
02/建群强链,战略布局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产业,也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
今年以来,面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先进制造业项目还不够多、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等诸多现实问题,青岛坚持问题导向,加压奋进,推动一系列重要项目的落地,涉及集成电路、物元半导体、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新兴产业注入了动力,释放着产业升级的新活力。同时,歌尔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潍柴智慧重工智造中心等重要项目的竣工,进一步拓展了青岛的新兴产业版图。此外,还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氢能与储能等5个园区挂牌(过会),截至10月底,挂牌(过会)园区集聚在建项目56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这是一场产业的盛会,也是对未来的豪情展示。
数据,最有发言权。今年1-10月,青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5%、25.1%,24条重点产业链投资增长7.8%。这表明,新兴产业在青岛正迎来蓬勃的发展势头,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有利于增强供应链弹性和韧性,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稳定经济基本盘,从而形成满足国际国内多样化需求的强大供给能力。
青岛努力推动产业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强,激活“一池春水”。
03/锚定方向,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重大科学技术临近突破的关键时点,谁抓住了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方向,谁就抓住了未来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占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领域发展新赛道,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重视加强前沿科技、未来产业战略储备,是青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密码”。
今年3月,由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组建的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在全球“顶刊”《细胞》主刊上发布了南极磷虾基因组参考序列,实现了我国海洋渔业领域在该刊上从“0”到“1”的突破。从应用层面来看,此类研究成果或将助推青岛进一步深度参与南极磷虾这一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放创新,向来是青岛这个海洋城市的一种思维特质。当前,新技术革命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酝酿着新机遇,青岛正展现出一种勇于开辟产业新领域、主动挖掘发展新动能、积极寻找制胜新赛道的生命力。
04 / 依海而生,做强做优海洋经济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海洋产业,也是青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环。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730亿元,同比增长8.1%,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全市生产总值30%,位居全国第三。海洋对投资的拉动能力持续释放,今年新签约海洋项目115个,总投资过千亿元。青岛,不仅有蓝色大海,还有蓝色产业的未来。
今年以来,青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大海洋一产,“蓝色粮仓”初具规模,“蓝色良种”为产业提供强支撑。今年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15万吨级的“国信2号、3号”开工建造;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达到6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21处……做强海洋二产,聚力突破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比如,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在青交付,载重31.9万吨超大型油船项目签约,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进入临床试验,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落地青岛……做优海洋三产,推动港口经济、海洋旅游等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特色现代海洋服务业。“蓝梦之星”号邮轮首航,青岛国际邮轮实现北方首批复航,让游客在东方美学中充分体验海洋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青岛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502家、占全省53%,省海洋科技创新奖70%花落青岛。“蓝色青岛”的创新活力正不断涌流。
05 / 向“海”而兴,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海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
青岛“向海而兴”的另一重含义,就写在“出海”里。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青岛也承担着作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青岛企业不断抢抓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中国(山东)—阿联酋(迪拜)经贸合作交流会在迪拜举行,海信迪拜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海信是中国较早出海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在全球设有25所研发机构,34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迪拜研发中心是其加快全球本土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青岛外贸进出口7335.3亿元、增长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个、4.2个百分点,增速居计划单列市第1位,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73.7%。这份“成绩单”,标志着青岛在山东、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1-10月,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276.5亿元、增长32%,蝉联全国综合评价第一档,青岛稳居北方第一城;青岛自贸片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也承担着改革突破的重任,在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39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中,青岛自贸片区共有18项入选,成果数量占总数的46.2%;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1-10月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1022亿元、增长18.2%……
面对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青岛拿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一边主动“走出去”抢单拓市场,一边积极“引进来”招商引外资。
今年初,青岛启动了“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攻坚计划,并出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若干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出海拓市场、抢订单。境外参展支持范围扩大到全部外贸企业,青岛组织417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80多个境内外展会,意向成交订单超350亿元。
利用好国际化会展品牌,通过各类活动吸引外资外商落地青岛。如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来自36个国家(地区)的422家跨国公司参会,其中世界500强139家,共签约13个项目,合同外资34.5亿美元,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除此之外,通过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8个,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阿斯利康、路易达孚等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1-10月,青岛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全省1/4,外资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青岛不断培育外贸新动能,持续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做强实体经济,是确保经济航船稳健前行的基石。无论是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无论是海洋经济还是加速“出海”,这座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城市,正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闪电新闻记者 王思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