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追光记丨寻找王杰

来源:齐鲁网

作者:董光强

2023-07-14 12:25:07

文/董光强

今天,7月14日,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可是58年前的今天,值得铭记——王杰永远离开了我们。

王杰是谁?为何要寻找?

1942年,他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响应国家号召,放弃读高中机会选择应征入伍。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地雷实爆训练时,炸药包拉火管意外自燃。在即将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毅然扑向炸点。

那年,他23岁。

有网友动情地说,如果他还活着,今年81岁,真想喊他一声“王杰爷爷”,可是历史没有假设。58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弹指一瞬,在时代发展中,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为此,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了纪录片《寻找王杰》,并将于今天21时30分在山东卫视播出。这部纪录片,让英雄王杰的故事更加清晰、更加生动、更加丰满起来。

爆炸现场,王杰的碎骨嵌到了民兵的腿里,医生要给他们开刀拿出来,有的民兵说:我不要拿了,让碎片留在我的腿上吧……

被王杰舍身救下的民兵李彦清,在1973年的一次排雷演习中为掩护现场的其他民兵,失去了光明。自伤病康复后,李彦清义务担任王杰精神讲解员。至今,累计作报告4000多场……

在“神笔警探”林宇辉的帮助下,王杰和未婚妻赵英玲有了一张特殊的“合影”……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修筑进藏公路的第十八军某部官兵,首次叫响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1963年,毛泽东同志听了作战情况汇报,肯定地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王杰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危险面前,王杰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两不怕”的铮铮誓言,成为全党全军学习的模范。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过时了吗?显然没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两不怕”的精神依旧不可或缺。也正是这样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人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创造了一个个传奇,谱写了一曲曲壮歌,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退缩、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当然,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两不怕”,王杰在日记中写下并始终践行的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比如,“三不伸手”,即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再比如,“人生四问”——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痛苦。英雄的高尚品质和实际行动,就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齐鲁大地,在不同时代都涌现了众多戍边守防的英模人物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比如,昨夜今晨,济南徒手爬窗火场救人的好邻居刷屏了朋友圈。这位热心勇敢的小伙叫许亮,曾是一位武警战士。

精神永驻,薪火相传。如今,我们在全国不少地方会看到王杰广场、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等等,这些都是王杰精神的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王杰,我们寻找的是不仅仅是王杰,而是千千万万像王杰那样的人……王杰在哪里?王杰在我们心里、“王杰”在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董光强 张衍峰 穆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