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融融,春色正好,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旅游市场也显现反弹趋势。此时,山东找准时机,再放大招,一系列文旅大动作让山东在文化“两创”方面持续“狂飙”。
2月10日,山东召开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会议。山东再放大招,以加强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为抓手,打造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的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
据悉,“四廊一线”这五条文化轴线覆盖全省16个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总体规模占到全省的70%以上。同时贯通轴线内外曲阜、淄博、泰山、崂山四个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融通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片区。
山东这套“连招”下来,放在整个文旅圈都是相当“炸裂”的程度。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山东,想欣赏山东的美景,品尝山东的佳肴,沉浸式体验山东文化魅力,却又不知从何玩起,跟着这五条官方推荐的旅游线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在这里,你可以撑一只小船,随着黄河奔流而下,去看黄河入海口惊奇的“黄蓝分割线”;也可以摇曳在运河古城,亲身体验漕运盐利、亲水人居、市井生活的璀璨“运河”生活,尽情感受“运河”风光;还可以沿大陆海岸线,沉浸在山、海、城、岛、林共生共融的人间仙境。
在这里,你可以坐着和谐号,一路向西,带着青啤去吃把子肉,中途还可以买个朝天锅打打牙祭。
在这里你可以乘车去见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感受2500年前的祖先智慧。
“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纵横交错、相互串联,将山东重点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串珠成链”,构建文化“两创”物理空间布局。同时还汇集了山东民俗传说、手工技艺、历史名人、美食小吃等,可看、可玩、可参与、可带走,体验性强,带动性强。
来山东,踏着文化体验廊道寻“人间烟火气”
提及到山东旅游,大家首先是什么?“五岳之首,泰山。”“泉水之都,济南。”“人间仙境,蓬莱”“儒学圣地,曲阜”……山东境内的旅游资源可谓是非常之多,更重要的是你来山东旅游你可以体验到一种“人间烟火气”。
近日,“武汉游客爬泰山被物价惊艳”的视频引发关注。这位旅客表示,登山杖山下五元两根、三元一根,山顶也是三元一根,瓶装水沿途基本都是两块,10元就能买到老板现擀的手擀面,面里还有肉,这种物价在其他景区是很难看到的。沿途小商家和蔼的笑容,很有感染力,让他觉得这趟旅程非常开心。
据统计,春节假期泰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游客30.25万人,游客量创下近十年黄金周最高纪录,泰安文旅市场在泰山“龙头”带动下强劲复苏。
这个春节,你去山东“黄河大集”了吗?“热腾腾的烤地瓜”“又甜又脆的冰糖葫芦”“刚出锅的油炸果子”。离着5米远就可以闻到香味的烤地瓜小车旁,摊主在高声叫卖;卖炸货的小摊上,诱人的香气顺着人流飘出老远……小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黄河大集采取以“线下大集+线上直播”为主要形式,通过“省市联动、沿黄举办、点面结合、散点布局”,打造独具黄河特色、山东特色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民俗、新业态、新品牌。还按照一年四季,选择“清明、夏至、秋分、小年”等时间节点,精心设置了冬季“年货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
“年货大集”已经结束了,“春游大集”还会远吗?
这种“人间烟火气”还体现在山东人热情好客上。“山东人民有多热情”的话题频繁冲上热搜。有网友在威海因为礼貌性夸了一句无花果好吃,结果主人抱着树开始猛摇,弄了一大袋子下来,让网友装着走。
两年前,北京游客阿珠在青岛旅游后,发视频点赞山东人怎么这么好的新闻,很多人对此记忆犹新。
来山东,探访“四廊一线”沿线上的非遗之美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2022年,“山东手造”全面起势。从被央视、新华网接连报道的“煎饼花”,到传承千年智慧的“鲁班枕”,从最薄0.1毫米的“蛋壳黑陶”,到万物皆可飞的“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烟台剪纸、淄博刻瓷、泰山玉器……众多“山东手造”惊艳出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茂盛景。
“山东手造”越来越为世人惊叹背后是山东丰富的非遗传承。据统计,山东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从泰山之巅到渤海之湾,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2023年春节期间,山东各地举办非遗春晚、非遗年货大集等各类非遗传承实践活动800余场次。
近日,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赋能山东手造”行动启动,这是2023年度山东省持续推进“山东手造”品牌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打造“山东手造”是重大文化工程,也是重要民心工程。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比如,临沭形成“生产+加工+品牌+营销+旅游”的柳编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带动杞柳种植10万亩、专业加工点1000余处、关联产业从业人员10万余人,实现年出口额20多亿元,占全国柳编出口的三分之一,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80亿元。“山东手造”俨然成为撬动产业、造福百姓、叫响品牌的山东新名片。
来山东,沿着五条文化轴线看新时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在这次会议中还提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也是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既着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注重带动农民增收,以看得见的文化成效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乡村振兴路上,文化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巨野县充分发挥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品牌优势,把培育壮大书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3-4年的努力,书画产业从业人员发展到10万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力量。
济宁依托“三孔”、大运河、孟府孟庙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探索“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新模式,同时,推出成人礼、开笔礼等一批儒家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岱青海蓝间的山东,历史文脉源远流长,遗存遗址广泛众多。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山东也凭借此优势,推动山东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走在前,将文化体验廊道打造成为文化展示体验的新窗口,经济社会发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山东在文化“两创”上火力十足,持续“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