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千敲万锤!济南73岁非遗传承人刻瓷上铸就中国腾飞梦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11-01 18:43: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日讯 10月31日15时37分,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梦天”一飞冲天,承载着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30年的飞天梦。仰望星辰之间,每一次腾飞都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强国之梦。近日,济南的刻瓷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单孟渤就用自己的刻刀刻下了关于“腾飞”的梦想。

在单孟渤的家里,他兴致勃勃地向闪电新闻记者展示他最新完成的刻瓷作品《腾飞》,这幅作品长50厘米,宽30厘米,刻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的一幕,细节栩栩如生。“创作它的初衷,是为了表达中国近十年来腾飞式的发展,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今年73岁的单孟渤是山东济南人,从事刻瓷已经30年。说起自己与刻瓷的渊源,单孟渤表示,这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1992年的一天,单孟渤到淄博出差,参观了当地正在举办的陶瓷琉璃艺术节,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刻瓷作品,“就是用一把刻刀和锤子,在瓷盘或者花瓶上就能创作出那么精美的画面。我一眼就被吸引了,立即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也要学刻瓷。”

从那时开始,单孟渤开启了自己的刻瓷生涯。一开始他是用家里吃饭的餐具来进行雕刻,家里的盘子、碗甚至烟灰缸,都被他拿来练习了。但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材质,而是刻瓷的噪音大,“听起来非常刺耳,家里孩子还需要学习,家里人都不太支持。”

为了不影响家人正常生活,单孟渤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里进行创作,往往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件作品开始创作之后,就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创作,每天我都需要创作五六个小时以上,直到把这件作品完成。”

单孟渤刻瓷的题材很多,书法、山水、花鸟等等都不在话下,但他最擅长雕刻的是人物肖像,中外历史名人,都是成系列创作。从事瓷雕30年,单孟渤雕刻的作品,“得有上千件”。

刻瓷用的工具虽然简单,主要是用小锤和刻刀,但实际上,雕刻的刀法非常复杂。“敲击的方向、力度和角度,直接决定着灰色色调的控制、雕刻的层次变化,如果不精准,刻出的人物就会变形。”单孟渤告诉记者,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敲击几万下、十几万下,有一些大的作品,甚至需要敲击几十万下。

刚刚完成的这幅《腾飞》,从构思到完成单孟渤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希望这件作品,能让大家感受到我们中国近十年的腾飞式的发展,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

闪电新闻记者 于娇 崔冬梅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