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人人都说沂蒙好 | 走进蒙山沂水间 在峥嵘岁月感悟浓浓红嫂情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8-11 16:51:08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1日讯“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战场。”这是沂蒙红嫂的真实写照。8月10日,“人人都说沂蒙好——‘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采访团一行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

茅草棚下的石墩表面光滑透亮,空地上、石碾下,还留有几颗金黄的小米粒,青石板堆砌的山屋凝固着历史的痕迹……沂蒙红嫂纪念馆坐落于沂蒙深山中的一座平静的小村子,纪念馆独具一格,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庭院,各自呈现了“红嫂”们的英雄人物事迹。这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

缝军衣,做军鞋,千针万线代表着军民鱼水情,军民心连心。在沂蒙山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沂蒙红嫂纪念馆主要由主馆展区、情景再现展区、红色遗迹展区三个功能区组成。主馆展区主要由红色沂蒙山展室、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沂蒙红嫂群体展室、拥军支前体验馆等10个展室组成。

走进一间间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诉说着故事的老照片。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明德英、王换于等沂蒙红嫂的故事。她们的事迹生动感人、触及灵魂、催人泪下,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据了解,整个纪念馆由2000余幅图片、500余件实物、100多件实景雕塑、30多座碑刻组成。每个展室由图、文、照、雕塑及实物相结合,以声、光、电加强渲染,力求再现当年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教育、组织、发动下,拥军支前的壮丽史诗和催人泪下的军民情谊,集中反映了抗日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和沂蒙人民战斗支前的光辉历史。“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这是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沂蒙颂》。战争时期,烽火连天,同胞不畏苦难英勇奋起,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建立起了军民间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正是这种联系造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沂蒙山区的红嫂们深明大义,深知国家好才能自己好,毅然舍小家为大家。“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每年接待培训、学习的干部接近10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30万人次,已经成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沂南县党性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杜华秀告诉采访团成员。沂蒙红嫂纪念馆不仅记录着乡亲拥军支前的光荣历史,也激励着当下的村民不断奋斗, 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努力。

近年来,沂蒙红嫂纪念馆所在的常山庄村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本地文化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资源,不搞大拆大建,实行“以旧维旧”保护性开发模式,与传承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与影视拍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保护和开发的双赢。

常山庄村以沂蒙红嫂家乡、红嫂故事为依托,打造沉浸式演出小院,推出《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战地医院》等6个短剧,并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常态化演出。短剧的演员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同时采用当地方言演出,剧目深情质朴、感动人心。这种”红色文化+沉浸演艺"的模式,也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与增收。

沂蒙精神不仅是千万临沂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把沂蒙红嫂精神宣传、弘扬、传承下去,是沂蒙老区人民的共同心愿。

闪电新闻记者 刘少君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