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济宁:加快构建都市区一体化快速交通体系 确保市区到各县市高速公路1小时通达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1-11-01 11:11: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日讯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3场济宁专场,邀请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田和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正,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弢,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鲁先灵,围绕“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 奋力开创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记者提到,关于济宁城市发展的思路,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提出了“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具体的思路举措有哪些?对此,济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田和友作出回答。

田和友介绍,现代化都市圈(区)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提出的“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反复研究确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体化的布局、管控与治理,集中优势资源,引导交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和要素协同良性配置,建设高能级现代化城市,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鲁南经济圈排头城市”。之所以提出这个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有”:

有条件。济宁城市结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组群结构”,现辖11个县市区和4个功能区,其中任城、兖州、邹城、曲阜、嘉祥5个县市区,任何两个县市区的城区之间,1小时左右都能够通达。同时,这5个县市区聚集了全市1/3的土地、1/2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4/5的财政收入,是市域内资源最集中、人口最集聚、经济最发达、设施水平最高的区域,因此,济宁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组群结构都市区。

有必要。济宁894万人口、全省第4位(常驻人口836万、全省第6位),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6位,但是市区面积只有1534平方公里(230.1万亩),在全省16市中面积最小,与经济体量、发展水平严重不符。同时,济宁市区还面临采煤塌陷地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布局。

有基础。围绕都市区一体融合发展,近年来济宁做了大量工作。交通连接方面。2018年底106公里“大二环”竣工通车,去年年底41公里的内环高架快速路主线通车,标志着济宁市迈入立体交通新时代。今年年底,横贯济宁的鲁南高铁通车,明年新机场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加速都市区各县市区融合。文化生态方面。都市区内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富集,是全国少有的文化高地;区域内有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7所高校,在校生10余万人,是山东重要的教育高地。同时河湖、湿地密布,水系发达,初步形成水绿相映的公园城市、湿地城市。功能互补方面。都市区内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必将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2018年以来,济宁市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一二三四”重点建设任务(“一核引领、两环支撑、三带协同、四城驱动”),太白湖新区、蓼河新城、运河新城、西部新城、颜店新城等新区拔地而起,这些都为都市区一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田和友表示,基于这些,济宁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全力推动“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思路。近期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高位推动,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的都市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济宁都市区规划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全力全速推动都市区规划建设。

规划引领,济宁市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济宁市都市区发展研究及行动计划》,重点实施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集中突破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把济宁都市区城市群打造成带动引领县市区、辐射吸纳周边市的区域发展高地。

交通先行,目前,济宁已逐步形成“北有日兰高速、西有济徐高速、东有京台高速、南有济邹高速”都市区高速外环,当前重点是依托内环高架和绕城高速,加快构建都市区一体化快速交通体系,实现“10分钟上高架、20分钟上高速、确保市区到各县市高速公路1小时通达”,真正把济宁打造成为全国全省综合交通重要枢纽城市。

今后,济宁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都市区一体化融合,着力构建功能互补、结构合理、高效运营的组群结构大城市,更好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大运河国家公园”“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全力推动济宁“十四五”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于  实习记者 于星雅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