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大河奔腾|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300多种鸟如何看上黄河三角洲?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0-09-18 22:19:09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8日讯 9月18日,“大河奔腾”主题黄河行报道组来到了位于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有两个,一是黄河口新生湿地,二是珍稀濒危鸟类。

这里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是维护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新生湿地、野生鸟类、河海交汇成为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标志。

保护区内有4大类共12种湿地型态,湿地总面积11.31万公顷,由于湿地成陆时间短,生态比较脆弱;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外来物种入侵影响,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保护依法。实施退耕还湿、还滩,全力实施环保专项整治,补短板强化海域执法。

规划引领。形成湿地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指导工作开展。 

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科院海岸带所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北师大建立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与北师大、中科院海岸带所联合实施了盐地碱蓬、海草床和牡蛎礁恢复等重大科研课题,开展生态保护系统研究,推进实施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然修复为主 创新湿地修复模式

在修复方面,对于淡水湿地,不去改变原来的植被物种,而是以水系连通为主,疏通黄河漫滩遗留沟汊,恢复湿地与黄河水的交流,恢复洼地、促进水系微循环,形成了水系连通大循环、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保育原生植被、构建多样化鸟类栖息地为主要内容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修复模式。对于盐沼湿地,不改变原有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而是从营造原有物种发芽生长条件入手,成功种植红地毯,探索修复海草床和牡蛎礁。对于有害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全部采用物理模式,从阻断植株向根部输送氧气入手,采用翻耕加围坝水淹、多遍连续翻耕形成泥水隔气层、人工挖除多种方式,初见成效。

修复更是离不开生态补水 。2008年开始实施清水沟流路生态引水,2010年开始实施了丰水期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保持了保护区内良好的湿地生境。特别是今年,保护区抓住黄河大流量过水的机遇,与黄河河务局、水文局密切配合,提前准备、科学调度,自 6月26日及时开闸引水,历时20天,生态引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1.33亿立方米,并且实现了首次人工控制漫滩补水。此次补水是历年来保护区补水量最大、送水最快、范围最广、计量最规范的一年,对于健全完善黄河三角洲湿地常态化生态补水机制、推进改革创新,促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当前正在实施生态修复项目9个、总投资6.5亿元,这些项目共计增加水面面积806公顷,恢复湿地面积3790公顷。

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 

近年来,组织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先后进行了鸟类栖息岛建设、东方白鹳栖息地保护改善工程等一系列试验,以东方白鹳、黑嘴鸥等为指示性物种的鸟类种类、数量均大幅度增加,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12种,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51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累计繁殖雏鸟1954只(其中2020年繁殖雏鸟315只);是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2020年繁殖种群8676只,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 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5种,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之一;昆虫调查鉴定512种,其中99种为山东省新记录。

闪电新闻记者 贾方政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问政追踪|济宁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迟迟未动工 问政督导后今年内启动园区建设

问政追踪|济宁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迟迟未动工 问政督导后今年内启动园区建设

济宁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东侧道路两月内修通 将在今年内启动园区建设[详细]
齐鲁网 2020-09-18
78秒丨步行近500公里搜集数据 这个95后大学生村官把扶贫做到极致

78秒丨步行近500公里搜集数据 这个95后大学生村官把扶贫做到极致

步行近500公里搜集数据 这个95后大学生村官把扶贫做到极致[详细]
齐鲁网 2020-09-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