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9日讯 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视孤岛为家,拿群众当家人,把奉献作为人生追求。接下来我们随记者去山东省最北端的这个小岛上,看看新时代“守岛人”的故事。
在长岛北隍城乡,乡镇干部肖鲁平正在山前村村民高淑梅家回访。几天前,高淑敏反映因为几场大雨,家门口的道路出现渗水,得知这一情况的肖鲁平带着施工队就赶了过来。
北隍城乡山前村村民高淑梅说:“下雨,有时候水往里冲,这不整好了吗?这个东西最好,你看多光滑,锃光锃亮,这回肯定是一点事儿也没有了。”
走访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难题,是肖鲁平的这几个月要做的工作。只有两个村一千多居民的北隍城乡是山东省最北端的岛屿,出一次岛需要四个多小时。
“90后”的肖鲁平已经工作了五个年头。因为丈夫是岛上的官兵,2016年她通过考试来到岛上工作。没想到第二年,一纸调令将她丈夫换防到了吉林。2岁的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带养,一家三口三地分居,一年也难得聚齐一次。
肖鲁平说:“三个人同框的时候,我闺女就特别兴奋说,爸爸妈妈在一起了。”
为了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家人,肖鲁平把为数不多的合影照片画成了画。岛上条件艰苦,思念亲人更苦,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肖鲁平说:“早上一打开们,发现在门旁竖了一扎艾蒿,绑着红绳。等到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桌子上就放了粽子和鸡蛋,都是老百姓送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你,关爱你。”
干部和群众同吃住、共建设,像亲人一样。这几年,长岛正在打造海洋生态文明试验区,政府引导村里办起渔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提升村民幸福感,道路硬化、海滩净化、环境美化等工作也在热火朝天的开展。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北隍城乡党委书记丰淑亮说:“现在我们海上的生态保护已经非常好,但陆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还需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抓住发展机遇,今年,在北隍城乡,17名守岛干部像肖鲁平一样,克服着家庭、身体各方面的种种困难,投入到建设美丽海岛的建设中,他们一个多月才出岛一次。
肖鲁平介绍说:“‘我愿意’三个大字后面,加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们乡党委书记就跟我们说,如果我们做的工作,哪怕给老百姓带来一点点实惠,谁不愿意呢?紧接着就自问自答,说‘我愿意,我肯定愿意’。”
我愿意,是海岛干部的初心和抉择,它传承着吃苦不言苦的“老海岛”精神,成为长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石。
肖鲁平说:“我愿意在清晨仰起头,迎接山东最北端的第一抹阳光,我愿意用双脚丈量北隍城的每寸土地,走遍每条巷道。我愿意留下来,贡献一点点力量,哪怕再微不足道,也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愿意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