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9-08-21 09:09:08
编者按: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70年来,那抹鲜艳的红色,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中澎湃激荡,演绎成最浓厚、最炽热的爱国深情。无论是经历炮火硝烟的革命前辈,还是筚路蓝缕的祖国建设者,无论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是勇立时代潮头的先模人物,每一位中国人,都对五星红旗有一份特殊的情愫。从今天起,闪电新闻推出“国旗故事”专栏,讲述70年来几代中国人与五星红旗的感人故事。
齐鲁网讯(记者 吴晶晶 赵晋 张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如今这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的五星红旗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对它,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让亿万同胞兴奋难眠的日子。
就在开国大典举行的几个月前,1949年7月4日,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满怀着当家作主的豪情与兴奋,人们纷纷参与其中,一幅幅国旗设计图案从大江南北飞来。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了1900多件应征稿件、近3000幅图案。这些稿件的作者有革命领导干部、社会名人,还有艺术家、学者。
经过反复认真评选,工作人员从最终报送的2992幅应征图案中,选出了38幅提交讨论。1949年9月23日晚,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用一个通宵时间将其中的“复字32号”设计稿,画出放大一倍的图案,并找到北京大栅栏的一家制旗店加急赶制。这个“复字32号”作品最初的设计者叫曾联松,他在设计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个方案,就是大五角星是在左上角,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在它的一侧。
很多人想不到,这位叫曾联松的设计者,并不是知名画家或设计人员,他当时只是上海供销总社的一名普通财务人员,整天与算盘和数字打交道。1917年,曾联松出生在浙江瑞安,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对书画有着浓厚兴趣。能成为国旗图案的原设计人,曾联松觉得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在讨论和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方案时,一面五星红旗展现了在主席台前。据当事人回忆,毛泽东曾这样评论:“这个旗子很好,它代表中国人民大团结,红底就是代表中国革命。现在要大团结,要革命,将来也要革命,也要团结。”
四颗金星,朝向一颗大星。万众一心,朝向人民革命。
“我们爱五星红旗,像爱自己的心……”这是参与筹备工作的诗人艾青,在国旗方案通过后写下的诗句。短短的字句间,流露出炎黄子孙对新中国的热爱与憧憬。从此,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
闪电新闻记者 吴晶晶 赵晋 张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