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两会观察丨@中央党校等权威专家!欢迎加入“山海河湖林田”群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3-10 23:39:03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0日讯 3月5日起,闪电新闻·山东电视新闻频道每晚推出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两会大家谈·云端议事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做客北京演播室,以“山、海、河、湖、林、田”等六大关键字巧妙引入主题,分别围绕文化“两创”、经略海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十大创新”、乡村振兴等话题,与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权威专家进行“云对话”,聚焦山东如何牢记嘱托、奋力走在前!

山·文化“两创”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翁贺凯:山东未来文化 “两创”工作要在“融”字上多下功夫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能为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山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宣传引导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是山东的九大比较优势之一。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宣传创新”:要在推动文化“两创”上下更大功夫,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

微信图片_20220311112046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翁贺凯表示,山东省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山东未来的文化 “两创”工作,应该在“融”字上多下功夫——文化融汇,将山东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更好地融汇在一起;传播融通,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山东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产业融合,山东未来在产业化、数字化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能级,打破传统的圈层界限,为文化“两创”事业提供持续的产业动力源泉。

海·向海向洋向未来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付保宗:注重创新驱动、开放互动 山东海洋经济未来可期

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山东牢记嘱托,重视“渔海共生”,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及保护、大力扶持海洋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擘画了海洋经济发展蓝图。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在充分肯定山东近年来在海洋经济、经略海洋方面工作成绩的同时,对未来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山东加快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首先应该注重创新驱动。这不仅包括科技的创新,还包括业态的创新、模式的创新,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来增加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次,要注重链群的带动,尤其是加强注重以市场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的模式,加快培育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经济领域的核心企业,形成链条、产业集群,发挥链群的集聚效应;最后,还要注重开放互动。既要和东部沿海的海洋省份加强协作,也要与国际上比较发达的海洋国家密切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来不断引进优势人才、科技要素资源。

河·大河奔腾丨国务院参事张红武:山东在黄河国家战略中特色明显 可通过科技创新助力黄河安澜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作出强调部署。

牢记“国之大者”,推进黄河国家战略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山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今年2月,《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黄河安澜,水是最大刚性约束。山东是黄河流域经济大省,也是唯一沿海省。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表示,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与其他省区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山水林田湖沙方面,只有山东跟海洋结合在一起。如果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在加强第一道防线、尤其是河道控导工程建设的同时,由地方投资,大力修建护滩工程,就相当于实现了“三堤共存、槽滩共治”的方略,实现黄河的安澜,进而保障黄河的保护和发展,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山东力量。

湖·民生改善丨中央党校洪向华:建议山东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加大医保谈判目录力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今年2月份,山东研究制定了《民生改善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重点群体保障、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就医服务、城镇生活条件、农村人居环境等“六项提升行动”。对此,中央党校教授洪向华深有感触。他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的改善,尤其在医疗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让山东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微信图片_20220310234112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山东专门制定了《山东省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洪向华建议,下一步,山东要扎扎实实按照规划的要求,重点围绕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做出努力。首先,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2025年建立基本医保参保监测机制,实现常住人口应保尽保;其次,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障筹资机制,居民医保保持财政补助、个人缴费稳定在2:1以内。巩固提高统筹层次;同时,完善医疗保障待遇机制,2021年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再者,进一步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医保+商保”融合发展。

洪向华特别提到,对罕见病的治疗,每一个群体都不能被忽视。他建议,下一步,山东省再加大医保谈判目录的力度,让更多的药能进入医保,让山东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生命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林·培育创新“丛林”丨中国社科院郑世林:基础研究是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 山东要注重从0到1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创新”也是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重点抓好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要素保障创新等“十大创新”,实现“创新引领走在前”。

如何通过更好地激发活力,为山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郑世林教授看来,山东首先要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其次是尽快制订和实施山东基础研究十年计划,基础研究才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注重从0到1的创新,将全社会基础研究比重和企业基础研究比重都提高上来。

郑世林还建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企业。采取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行业创新领导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研发服务型中小科技企业等。

田·做好“田”文章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左鹏:山东农业大省成绩了不起 让种粮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左鹏表示,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都在千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是山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肩负起农业大省的责任,从上到下、党政同责,连年狠抓粮食生产,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各项补贴奖励政策,让种粮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稳了面积,保了质量,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向好。”

近年来,山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提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对于山东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左鹏建议可以在稳定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导小农户入社,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建立村集体群众的积极利益共同体,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三方共赢。

去年以来,山东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中央党校等权威专家着重提到的“山、海、河、湖、林、田”,只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山东将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落到实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董光强 张聪 王志芹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要素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全社会融资规模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要素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全社会融资规模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要素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全社会融资规模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详细]
齐鲁网 2022-03-0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