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8日讯 由科技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打造的“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旨在为“碳达峰““碳中和”探索路径。山东凭借得天独厚的氢能产业优势,成为这个国家项目的先行者。
这几天,青岛市李沧区200台氢能源渣土车陆续挂牌上路,这些车辆使用的整套氢能动力系统,从研发到生产,全都在当地完成。
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公司董事长曹斌说:“这个200台渣土车就给我们青岛上空,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万吨。”
早在4年前,青岛就开始布局氢产业,依托国际院士港,全球聘请顶尖人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甄崇礼就是引进的三位院士之一,他带领团队着力攻关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被称作燃料电池的芯片,在国内还是空白。然而,技术有了突破,产业化却成了棘手的问题。
青岛市李沧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浩介绍说:“应用场景少,必须为氢能产业开辟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通过拓展产业链终端市场,拉动产业链前端的规模。这样才能让前沿的技术有用武之地。”
为培育产业生态,青岛国际院士港联合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并引入有丰富经验的制造企业集成技术,200台氢能源渣土车就是第一批产品。
海卓动力(青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超说:“除了交通运输,还有我们的工业园区,社区以及像我们的化工这个行业,都可能对氢作为一个新的能源的一种应用模式。”
创新链、产业链相互推动,协调发展,甄崇礼院士团队研发的第二代产品已经走出实验室,催化效率不断提高。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青岛国际院士港全年驻港院士甄崇礼说:“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敢说现在从催化剂的角度,基本上可以从催化剂的产业化上面是跟国外的技术是同等的,我们从研发的角度,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基础研发的技术做出来,去支撑整个这个规划。”
目前,山东有涉氢企业和研究机构超过120家,覆盖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产业全领域,但氢气供应、成本及标准法规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也同时存在。山东实施“氢进万家”工程,就是要破除瓶颈,扩大应用领域,拉动产业规模,为已有的研发成果提供转化和验证平台。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应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科技力量来进行攻关。一方面,解决我们国内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还需要降低成本的问题,都有利于推广的面积范围会更大,它是一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的实施行动和重要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