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1-03-31 21:16:03
编者按:在脱贫攻坚一线,数百万名扶贫干部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艰苦卓绝、接续奋斗,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山东脱贫攻坚故事,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刘昌法、牛伟国和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攻坚群体“齐鲁时代楷模”称号。即日起,齐鲁网·闪电新闻推出“齐鲁时代楷模”系列报道,讲述山东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他个头不高,瘦矍清秀,纸笔不离手。访民生、解民意、跑项目、拉资金……他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为贫困村松穷土、拔穷根,在贫瘠的土地上趟出脱贫致富路。
他是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在他帮扶过的村里,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蚯蚓书记”。
9年驻4村
扎根泥土 “飞蝗”变“蚯蚓”
2012年,49岁的刘昌法主动请缨,来到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起初,村民背地里喊他“飞蝗”,认为他落一落地就飞走了。人生地不熟,村干部和群众又不信任,刚驻村时的他,到处吃闭门羹。
刘昌法没有辩解,暗下决心一定要铺下身子、干出样子。那时,村里正在建设两座拦河塘坝。资金问题导致水泥告罄,工程面临“停摆”,刘昌法立马忙前忙后张罗联系,两天时间便解决了35吨水泥,塘坝工程顺利完工。
驻村工作开了好局,刘昌法随即琢磨起帮上小峰村脱贫的门路。村里常住人口多是老弱病残,215户村民中超过一半是贫困户。不过,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刘昌法开始谋划一条生态型、资源型产业脱贫的路子。在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他鼓励村民改造房屋、办农家乐。
三年时间里,刘昌法共争取资金203.7万元,建设了山泉水加工厂,兴办起了33家“农家乐”。同时,帮助村里成立旅游公司,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每户贫困户名下,作为股金投入旅游开发公司,每年按照纯收益的60%分红,开创了“以股份制嫁接改造乡村旅游产业,让贫困农民当股东”的绿色扶贫模式。
刘昌法(右)与村民亲切交谈
此外,他帮助村里实施建设了道路硬化、照明和环卫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10余个惠民项目,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上小峰村由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全省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成为全国扶贫改革试点的典型。
从2012年至今,刘昌法先后担任淄博市3个区县4个村的第一书记。带领上小峰、西沙井、东东峪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民宿、农家乐;带领石柱村修路架桥,让优质果品走出大山,趟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11本 80多万字日记
写满老百姓所需所盼
“胡立国,贫困户,51岁,因酒后摔伤头部留有后遗症。和村主任朱全祥商量,村里的浴室建成后,让他负责管理,以解决其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杜希兰,84岁,贫困户,前几天正热的时候,去卫生室拿药回到家,晕倒在床上,躺了一下午无人知道。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老人一人生活,腿脚又不灵便,应当多去看望照顾老人家……”
刘昌法的驻村工作日记
这是刘昌法的驻村扶贫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挨家挨户摸排走访的情况:哪家困难、缘何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像这样的驻村日记,这位“第一书记”一共写了11本,共计80多万字。
从博山区上小峰村、西沙井村,到沂源县石柱村,再到淄川区东东峪村,刘昌法常年早出晚归,在田间地头、去村民家中,同村民拉呱聊天、推心置腹。
笔、纸、钱、便民联系卡是他不可或缺的四样随身物品。纸笔记录哪家有几口人、子女做什么、有什么困难;便民联系卡是让村民有事随时能联系上他;带钱是遇上特别困难的户,能随时掏出个一、二百。
刘昌法说,一年到头都要老百姓家里去是他工作的常态。他始终认为,“第一书记”驻村首位的任务,就是同老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而这也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和老百姓的感情是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就好像两个恋人,没有日复一日的耳鬓厮磨式的接触,你不会产生感情,就绝不可能主动自觉地去为老百姓想,去给村里争取资金项目,去求得新的发展。”
“站在农村的土地上,和老百姓在一起最踏实”
如今,刘昌法在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的驻村工作已有一年半时间。从2019年7月至今,刘昌法帮助东东峪村先后争取到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400多万元。
利用古村落的优势,刘昌法先后带领东东峪村5户村民改造自家房屋发展民宿吸引游客,又在村里建成“叮咚小院”,溪水潺潺、风景秀美。今年还有十几户村民决定加入,东东峪村逐步形成高、中低端民宿相结合的“小民宿”带动“大扶贫”之路。村民胡立亮告诉记者,原来主要是种地、在外打工,还要供小孩上学,几乎剩不下钱。干上民宿后,手里的钱多起来了,“比原来翻了好几番,花钱也试着敢花了”。
东东峪村“叮咚小院”民宿
目前,刘昌法再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加强建设旅游民宿项目的同事,推进“酒坊一条街”改造项目。
驻村9年扶贫路,他帮助4个贫困村“松穷土”、“拔穷根”,700多名贫困群众相继脱贫,乡亲们也亲切地称呼他为“蚯蚓书记”。
“我总感觉站到农村的大地上,和老百姓在一起心里最踏实。”刘昌法说,在农村这段工作时间是他这一生最值得骄傲和回忆的事情。虽然临近退休,刘昌法却不舍得离开这份他奉献热血的驻村工作,仍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自己的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刘依 白少光 淄博台 宋春华 淄川台 牛成龙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