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承办的脱贫攻坚一线“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今晚举行。淄博市扶贫办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当选“齐鲁时代楷模”。
9年前,49岁的刘昌法主动请缨,来到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说起对刘昌法的第一印象,淄博市博山区上小峰村书记牛占月说,他满头白发,挺瘦的,像个小老汉,以为他在这里待不长。
人生地不熟,村干部又不信任,刚驻村时的他,到处吃闭门羹。“就挡在大门口,死活不让我进门,就是认为我是骗子,来农村骗老人钱财的。”刘昌法回忆刚到上小峰村时的经历。
那时,村里正在修河坝,因为缺少水泥,工程“停摆”,他二话不说立马张罗联系,忙前忙后片刻不停。牛占月说,他两三天就弄了35吨水泥,修坝也没耽误,“我对他的看法大有转变了”。
驻村工作开了个好局,刘昌法琢磨起脱贫的门路。上小峰村地处山区,大山给乡亲们带来了宁静,却没给他们带来财富。由于村里常住人口多是老弱病残,215户村民中超过一半是贫困户。不过,得益于背靠鲁山风景旅游区的地理优势,那里环境山清水秀、树木郁郁葱葱,刘昌法开始谋划着走一条生态型、资源型产业脱贫的路子。在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他鼓励村民改造房屋、办农家乐。
刘昌法感觉到,老百姓有顾虑,怕投上资以后,资金下不来抓瞎,所以积极性不高。这时他想到,村民牛思恩当过教师,在村里有威望,于是软磨硬泡做工作,请他带头做示范。同时,磨不开情面的牛思恩和其他两家一起,首批办起了农家乐。
“头半年办起来,到下半年就很好了,通过搞农家乐,我的小卖部也红火了,一年多收入五六万。”牛思恩说。
而在刘昌法看来,要想真脱贫、脱真贫,还要让老弱病残贫困户有保底机制。“如果将扶贫资金直接发放,吃了喝了不就没了吗?”所以刘昌法准备以村集体和贫困户为股东,成立股份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来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民间投资。
利用100万元的扶贫资金,刘昌法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发动贫困户投资投劳,每年按照纯收益的60%分红,贫困户通过持续分红实现了稳定脱贫。刘昌法离开上小峰的时候,村集体已经由零收入达到10万块钱。
此后,上小峰村入选了国家扶贫改革试点典型,带头的牛思恩也特意给自己的小卖部取了新名字——“昌发商店”。牛思恩说,看见商店就看见他了。
从2012年至今,他先后担任淄博市3个区县4个村的第一书记。带领上小峰、西沙井、东东峪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民宿、农家乐;带领石柱村修路架桥,让优质果品走出大山,趟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淄川区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全祥表示,刘昌法就像他的主心骨一样,有他在,心里踏实。
驻村9年扶贫路,他帮着贫困村“松穷土”、“拔穷根”,700多名贫困群众相继脱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蚯蚓书记”。“我就是愿意做一条蚯蚓,在农村这片泥土里耕耘,让老百姓获得丰收的年景。”刘昌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