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3日讯 今天下午,山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山东省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王伯芝代表民革山东省委员会作出发言。王伯芝认为,山东省深远海养殖核心技术不成熟、规模化养殖尚未形成、保障体系不完善。“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建设‘蓝色牧场’,时不我与,责无旁贷。”据此,王伯芝提出以下建议:
制定深远海养殖规划
立足区域条件、资源禀赋、生产能力等,制定深远海养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划定海域空间范围,明确养殖区,以黄海冷水团养殖为突破口,合理布局养殖平台、产业规模、基地配置。
围绕青岛、日照试验区规划养殖核心区,布局研发服务基地、苗种繁育基地、加工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功能区,带动关联性领域协同融合发展,串起一条包括养殖繁育、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海洋物联网、滨海旅游等千亿级产业链,建成世界一流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成为深远海养殖的“领跑者”。
提升深远海养殖能力
要推进专业化养殖平台建设。深远海养殖平台是海洋工程装备与工业化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技术集成,处于生产链的核心。加快“国信1号”——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移动式养殖工船的建设速度,实现核心装备的集成创新。借鉴挪威深水巨型养殖网箱和浮式养殖平台的建设经验,带动船舶设计建造、智慧渔业、海洋物联网等融合发展。
要构建适养品种养殖技术体系。自主培育高值、高效的养殖品种,深入开展鱼种筛选、遗传育种、工业化繁养、疫苗药物等研究,创建工业化养殖工艺与生产规程,解决种质、技术等“卡脖子”问题。
要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系统。探索建立以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柴油为补充的综合能源供给系统,开发可持续使用的海上新能源,为深远海养殖自动投饲、日常管理维护等提供持续的能源供给。
智慧赋能深远海养殖
要打造智慧渔场。加强养殖数字化管理,开发人工智能作业系统,推动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自控投饲、水质气候监测、能源管理控制等技术应用,实现养殖全程网络互联、动态感知、数据共享。
要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智慧冷链管理系统,提高冷链装备、智能配货、物流监测等技术水准,实现从捕捞、运输到销售的闭环管理,由海到陆到餐桌的安全无缝衔接。
要动态监测产品品质。通过智能定位、二维码追溯等大数据分析,建立数字化评判指标体系,搭建消费终端和产品溯源共享平台,实时掌握产品品质、地理位置、用户体验等信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优化深远海养殖保障
给予养殖企业在行政审批、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保险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吸引市场主体、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主动参与深远海养殖,解决“深蓝1号”等重点项目融资难、推进慢等问题,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发挥中国海洋大学深远海养殖科研“领头羊”作用,促进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联动,探索科研力向生产力转化的有效路径,使科技成果尽快“落海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