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传承好红色基因 弘扬好传统文化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8-03-11 08:56:03

图①:张淑琴代表提出,要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②:王瑞霞代表从自身感受出发,提出要大力培养基层文博等方面的人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图③:刘学景、刘莉莉、刘文玲、刘晓静代表(左起)表示,要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多作贡献。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繁荣则国家兴盛。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山东还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人民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资源。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既是谆谆教诲,也是鞭策鼓励,山东一定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基因结合起来,构筑崇德向善、活力迸发、繁荣多彩、文明和谐的道德文化高地,在齐鲁大地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文明风尚、人文氛围。

不忘初心,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学校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做法。“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知识面更广。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过早受到了娱乐化、低俗化信息的冲击。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讲究吃穿,有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碰到一点困难就发愁。”张淑琴说,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情况很有些着急。

但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张淑琴担心的情况正在好转。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临沂编写了《沂蒙精神教育读本》,在小学和初中都开设了沂蒙精神教育课程,并组织了艺术表演、读书、演讲、征文等活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这种红色基因正是现在的学生所缺少的,是孩子们成长最急需的养分。”张淑琴说。

省工商联副主席林凡儒委员认为,红色基因是一种爱国情怀,一种民族气节,一种理想信念。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革命先烈共同追求的理想,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精神感天动地。“紧扣时代脉搏,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对中小学教育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激动,也备感责任重大。”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代表说,中小学教育不能只重视数理化,还要加强爱国主义、爱党、爱人民的教育,要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不能培养数典忘祖的人。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优秀文化、一种光荣传统,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董事长满慎刚代表说。枣矿集团源于1878年创办的“中兴矿局”,1926年矿区就成立了枣庄第一个党支部,从此党的红色基因、红色信仰便深深扎根于百里煤海。近年来,枣矿集团把加强红色教育作为激活红色基因的主要渠道,在全国企业中率先建立了规模功能齐全的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党性体检中心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心,先后对山东省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对象轮训5000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加强载体建设。淄博市市长于海田代表说,淄博正在筹划设立“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将王渔洋纪念馆的“家风家训”和党风廉政教育资源,与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博山区崮山镇焦裕禄故居、“当代保尔”朱彦夫陈列馆、沂源教师李振华事迹展、沂源618电台等红色教育资源串点成线,作为省委党校的教学点。这其中,朱彦夫陈列馆、李振华事迹展都是近年来专门建设的。“把红色记忆很好地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传承。“于海田表示。

植根传统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筑魂,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拥有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山东大有可为。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了很多故事,如忠厚传家、勤俭持家等,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好、发扬好。”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党委书记李久存代表说。

李久存所在的村子是“全国文明村”,去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淄博召开,赵瓦村是主要观摩现场。“我们村搞得好,很大程度是因为做好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这篇文章。”李久存告诉记者,赵瓦村有一个民俗博物馆,大到东方红拖拉机,小到锅碗瓢盆生活用具,共陈列展物200余件。在这里,老人能寻找到过去的记忆,年轻人能感受到先辈的付出,老人们经常领着孩子来忆苦思甜。此外,赵瓦村有十个大姓家族,家家有家训。胡氏族人从家谱上抄出《十诫》作为家训,近年来先后有35人考上大学。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还需要找准载体、创新形式。”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卫生室村医刘庆民代表说。刘庆民是省道德模范,身患癌症却从未忘记守护村民健康的使命,常年免费为困难群众看病。“村里树起善行义举四德榜,第一个上榜的就是我。”刘庆民骄傲地说,这种张榜的形式,让老百姓看到“心眼好、行好事的人能上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村民的思想和行动。此外,乡村儒学讲堂也是个很好的形式。隔壁村有个儒学讲堂,只要有时间,刘庆民每周都会去听课。

“有些乡村的老文化、老传统也要辩证地看待,对村民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要支持鼓励,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恶俗陋习要自觉抵制。”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树睦代表说,“移风易俗,关键在克服攀比观念上,得有人引导。”去年开始,两泉坡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成立红白理事会。谁家有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提前靠上,引导大家简朴操办。“以前村民办场白事得花上万元。现在,不用大吃大喝,照样隆重体面,还能更好地寄托哀思。”李树睦说。

加快乡村文化振兴,还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到田间地头采风是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代表的常态工作,她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无论在人才队伍上还是基础设施上都有不小差距。“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投入,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她说,一些组织和协会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发力,如省音协在全省开展“国乐乡村”活动,通过选拔推荐、辅导共建、授牌宣传等方式,推动农村民间乐队的相互交流,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发力文化产业,精准定位文化形象

文化资源优势要更好地挖掘、开发,发挥更大影响力,文化产业是绕不开的关口。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到9050.2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2836.77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GDP占比仅为4.17%,距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5%的标准仍有距离。产业结构方面,基于高科技和创意设计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和融合产业还相对薄弱。

“山东的文化形象还需要‘精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文化产业的牌。”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委员认为,文化就是要“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直达内心”,比如,旅游宣传用的“好客山东”响亮简洁,也很亲和。但总体来说,山东的文化形象还要精准定位,只有这样,产业化才有底气和内涵,文化产品和服务才有市场和受众。

文化软实力需要“巧开发”,需要抓住本地特色。李掖平在调研县域文化产业时发现,各地文化品牌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她举例说,一个游乐园,方圆100公里内重复建设3家,除了节假日基本都闲置。“文化产业项目启动前一定要做好调研和论证。”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委员说,他常去台儿庄,台儿庄古城的复活度超过乌镇和周庄,正是因为特色抓得精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也应找准定位,突出乡村自身的特色,发展农耕风貌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他建议,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把山东丰厚的文化资源挖掘好、吃透、用到位。“山东出了这么多名人,墨子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却没有拍出经典的影视作品。有些故事没讲出来,躺在文献里;有些没讲好,产业化方面做得不够。”

郓城宋江武术学校校长樊庆斌委员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无武不成《水浒传》,水浒108将每一个几乎都和武术有关系。”樊庆斌介绍,通过挖掘武术文化、水浒文化,郓城打造了竞技武术比赛、开发了4A级水浒好汉城等文化产业项目,现在比较火爆。“下一步我们还将把武术与旅游、影视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做大武术文化产业。”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建议,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设置重大题材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以长篇小说和影视剧为重点,统筹运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打通影视产业链条,做好周边产品开发,“掘金”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韩薇]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蔚蓝计划·“海”好有你|从美丽海湾,看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岛答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这里是烟台长岛庙岛诸湾,具有“岛即是湾、...[详细]
大众网-山东新闻-新闻排行 2023-10-20

限定版盛宴!沿着黄河,打开你的秋日味蕾

黄河在山东流经九市蜿蜒千里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黄河不仅是一条精神食粮丰盛的文化长廊更是一条自然物产丰富的美食长河今天让我们...[详细]
齐鲁网 2023-10-2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