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新闻网
2024-07-09 15:49:07
原标题:12小时内 青岛监测到闪电884次!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原标题:12小时内 青岛监测到闪电884次!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12小时内,青岛监测到闪电884次
岛城属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专家详解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在带来短时强降雨的同时,也易发生大风、雷电等。记者从青岛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青岛市气候变化中心)获悉,7月5日20时至6日8时,我市监测到闪电884次,其中云闪510次、地闪374次。据了解,青岛市属于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年平均21个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月—8月,也就是强对流天气较多的时段。
闪电监测图。
12小时监测到闪电884次
在青岛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青岛市气候变化中心)提供的闪电监测图上,记者发现,5日晚至6日晨的闪电,主要集中在胶州等区域。而胶东国际机场恰好位于胶州。5日晚,我市多区市除了发布暴雨、大雾等预警外,还发布了雷电预警信号。“总闪电884次,其中云闪510次、地闪374次,在历年监测中并不算很突出的一次。”气象专家表示,除了闪电,大雾导致的能见度降低也是影响航行的重要因素。记者从青岛空管站获悉,闪电可能导致空中飞机无法按标准进场程序进场,需要绕飞、盘旋等待,此外还可能使地面飞机滑出无法起飞,因为油量、旅客等问题滑回。针对强对流天气,青岛空管站提前安排人员席位,增加双跑道、扇区开放时间;发布流控措施,控制扇区航班量;向气象部门及时了解天气发展趋势和持续时间;安排带班主任、教员在关键岗位,应对特殊情况,根据外部环境协调和变化转换运行模式。
徐先生在飞机上所拍摄的闪电。
岛城属发生中等偏少区域
雷电又称闪电,其出现与雷雨云有关,而雷雨云是一种强烈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在强烈对流作用下,大气中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不同极性的电荷区之间的电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气象专家表示,大家平常会觉得闪电打雷多是发生在天空中,落到地面比较少,但其实有很多雷击落到了地面上,只不过有些落在山里的树上,有些落在高楼上,能量顺着地面消散,没有伤到人,但是一旦落到人身上,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北方的青岛市属于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年平均21个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月—8月,也就是强对流天气较多的时段。根据气象部门的常年监测,雷电活动在我市全域范围内均有分布,总体来说郊区部分地区的雷电活动稍微活跃。
自然界中,常见的闪电有云间闪电、云地闪电、球形闪电和电磁脉冲四种形式。其中,云间闪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闪电形式,在云层中直接放电,形成闪电,闪电对我们的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对我们影响较多的是云地闪电,云间对地面物体直接放电,这种闪电又叫直击雷,云层中的电荷达到极高的时候,对地面较高的建筑物或者人体直接放电,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球形闪电是悬浮在近地的圆球状闪电,民间俗称“滚地雷”,危害极大,球形闪电有一个特性,喜欢“钻洞”,有的会从烟囱和开着的窗户和门进入室内,有的会在电线上滑动;闪电放电瞬间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导致电力电气设施系统中电流电压瞬间升高,损坏电气设施。雷电的发生对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益处,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也是一种巨大的声波,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洁净清新。
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对雷电的科学认识和理解,人们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只要在室内,就不会遭受到雷电的伤害。严格来说,可以安全躲避雷电灾害的室内是特指具有防雷设施的封闭式现代化建筑,而一些露天或者半开放式的建筑是不包括在内的。即使在室内,也要格外注意各种电源线、金属水管等与室外有连接的导体,雷电的电流可能会顺着这些导体进入室内,从而造成击伤甚至死亡。(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记者 徐美中 )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