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晚报
2024-03-12 10:22:03
原标题:打造华北地区荒山造林“济宁样板”
来源:济宁晚报
原标题:打造华北地区荒山造林“济宁样板”
来源:济宁晚报
本报记者 王仰浩 通讯员 江超
春到人间草木知。随着气温的回暖,在曲阜五碟山、泗水县红顶山、邹城市四峪山、微山县桃花山,人工种植的林木开始吐绿,连绵的山坡上生机盎然。二十天后,这里将是满目苍翠。据了解,2022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全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对全市8个县、32个乡镇、294个村的6.76万亩宜林荒山实施绿化攻坚。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绿化荒山6.2万余亩、山头172个、总量全省第一,造林成活率95%以上,吸收农民就业12万人次,形成了华北地区荒山造林“济宁样板”。2024年是全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全市计划完成荒山绿化5300亩。目前,供水、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已完成整地3500亩、占比66%,完成新造林1250亩、占比23%,4月中旬前全部完成年度任务。
植绿更要护绿 荒山变青山
“在几年前,眼前的这座山还是乱石旮旯。去年,这里种上了一棵棵树苗。山变美了,山上的植被也更丰富了。”在泗水鱼山,市民陈先生趁着春暖花开带着孩子来山区徒步游玩,一棵棵侧柏密布在山坡上迎风摇摆,远远望去像一阵阵绿色的涟漪,“咱济宁有山有水有圣人,一座座荒山变绿是我们每个济宁人宝贵的自然财富。”
荒山绿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后面,是劳动者一锄头一锄头刨出的树坑和一瓢一瓢浇灌的水。在全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中,我市制定了造、管、护绿化全链条工作机制。在全面推行工程造林的基础上,由县乡有关部门协调施工单位对接当地村委,成立乡村荒山绿化队,2022年在298个荒山绿化村中成立173支乡村绿化队,2023年又新成立40支乡村绿化队。对于纳入荒山绿化三年行动的荒山,按照每200亩配备一个蓄水池,每500亩配备一眼井(或一处水源),至少建设一条满足施工需求道路的标准,将专门的引蓄水设施、施工道路与荒山造林一体设计、一体招标、一体施工。全市累计打深水井71眼,建设蓄水池230个,铺设引水管网395公里,修建施工便道171.1公里。
我市全面实行施工单位三年管护期制度,所有山头全部配备养护队伍和看护人员,养护队伍由施工单位负责,看护人员由县、乡护林员担任,不足部分利用申请设置公益岗来解决,在所有山头路口设置看护岗,配备护林房等设施,建设护林房173个、封山墙和硬质隔离224公里、视频监控点12处,结合全面建设封山墙(网)设施,彻底解决只管栽不管活和羊群上山啃苗的问题。所有荒山绿化山头均配备护林房、灭火器、通讯设备和检查设备等,对贫水区无法打井浇水的,配备专门浇水车。
增绿又增收 青山变金山
全市荒山绿化工程不仅包括传统人工造林,还增加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村庄绿化和古树名木修复,同时还综合设计了造林绿化的辅助工程,包括防火隔离带、引水上山、防火监控、防火隔离墙等,与绿化施工一体规划设计,三年管护和绿化栽植一体招标实施。综合考虑坡度、坡向、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等因素,设计不同的栽植模式,各个栽植模式内主栽树种、混交树种、混交方式、代用树种、造林密度、整地方式等都做了严格要求,仅造林工程一项就设计了26个不同的栽植模式,使用了39种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树种。
全市坚持因山制宜、因村制宜,结合当地种树传统和群众意愿,在适宜的地区种植了板栗、杏、元宝枫、猪牙皂、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林和木本粮油植物,其中尼山项目区累计栽植经济林4000亩以上,预计亩均收益4000元以上,发展高效林下经济2万亩,新建菌类、药材等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示范点10处,放大林业综合效益,延伸林业产业链条。
“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也多途径、多方式、全链条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就业。在荒山绿化黄金期每天参与荒山造林的农民4000余人,常态化管护期间每天1100余名群众参与浇水管护,新设立农村护林公益岗2171个,群众增收近3700万元。通过荒山绿化,也带火了山区生态旅游。全市坚持生态优化和景观效益相结合原则,着力打造“三季有彩、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随着生态环境改善,一山一风光,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荒山绿化重点区域的尼山圣境、龙湾湖等旅游景区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