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教育报
2023-02-20 15:03:02
原标题: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双元三地”新模式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来源:山东教育报
原标题: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双元三地”新模式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来源:山东教育报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022年山东自贸试验区5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双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成功上榜,并作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前身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山东自贸区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叠加区域内。近年来,学校立足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和产教融合发展,引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实体跨企业培训中心,构建了“双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技能人才服务产业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要素融合共享,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支撑。
“双元三地”新模式
让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场景
“我来到海尔集团实习不到半年,就担任了冰箱生产线组装与调试工作。这得益于学校‘双元三地’的教学新模式。它让我很快适应了企业的新环境、新工艺。”就读于2020级数控专业五年贯通班的学生崔梦雪介绍说。
据介绍,在“双元三地”新模式下,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被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等100多家企业竞相聘用,6000多人进入青岛自贸片区企业就业,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基层管理人员的平均时间相比较缩短了2—3年,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5%,企业满意率达97%。
学校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引进国际化产教融合型企业资源,打破政府单一主体举办职业院校壁垒,探索实施了“双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校、企业“双元”主体融合办学,“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三种场景协同育人。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院校负责专业理论教学,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实操教学;企业负责岗位实践教学,分阶段实现职业技能教育的“三对接”,让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场景;学生入职后对环境不陌生、对技术不打怵、对工作不挑剔,受到企业的赞扬和重用。
共建跨企业培育新体系
提升技术技能培训标准
“近年来,通过‘双元三地’新模式已建成234处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0267个,输送高技能人才5万多人。”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崔秀光介绍说,学校在培养大批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提高了智能制造产业工人的技能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对标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引进德资企业参与共建跨企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一是共投设施设备。学校和企业按约定投资引进国际领先的技能实训设施设备,在明确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形成国际通行的校企投入分享机制。二是共享校企课程。双方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最新技术工艺和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并植入国际企业通识规范。三是共培师资队伍。以德国“双元制”标准培养学校师资,教师通过培训考核实现持证上岗,承担日常教学任务。四是共担经费保障。以校企投入为主、政府专项资金为辅,通过开展社会化培训与认证,依托技术转化和企业生产收入,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打造国际化多元评价体系
助推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
“‘双元三地’职教新模式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做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证书体系设计。为此,我们每年坚持开展2—4期德国专家授课的‘双元制’师资培训班,为青岛市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师资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等深层次改革提供支持。”崔秀光介绍说。
在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方面,学校通过友城建立的机电、数控EBG项目平台,引入了德国EBG公司证书和德国工商大会AHK证书,直接使用德国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体系,构建起中职(中级工)——高职(高级工)——应用本科(技师)融合发展的职业技能教育链。在这套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采用“232”模式,即自我评价和互评相结合,统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个人总结和班级评价;学校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分段考核”的方式,进行全程分段考核;企业评价采取“企业标准+素养评价”的方式,委托企业导师从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近年来,6届183名学员取得AHK职业资格证书;与德国EBG养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养老护理专业,首批8名学生完成德语考试后,赴德国接受德国本土化的“双元制”学徒护理培训。
经过多年的摸索沉淀,该项目已经由初期的文化体验、顶岗实习,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两国中高职学生共同设计、实施项目,融合技能训练、国际技能赛事对抗等交流模式,对加强两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相互理解,为两国社会文化领域的交融和校际的合作共享架起了友谊桥梁。2021年,学生专业技能成绩合格率达97.4%,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证率达92.7%,21名学生被认定为“技能拔尖人才”。
“双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还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中技能人才要素的集聚,直接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引进京东方、芯恩、富士康等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11家,带动引进300多家企业。其中,有外资企业60多家,有效实现职业技能教育国际化服务产业发展。同时,学校借助自贸区创新政策,吸引了德国艾瑞教育集团作为境外独资培训机构落户青岛自贸片区。面向40多家德资企业及3000多家国内企业进行培训,搭建了职业技能高端培训平台,每年为青岛自贸片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1000多人。
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到学校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调研
德国专家考核EBG班学生自动化控制技术
学校与海信、ABB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联合培训学生和企业员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