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2-10-25 10:17:10
原标题:青岛取引所内幕
来源:半岛都市报
原标题:青岛取引所内幕
来源:半岛都市报
站在馆陶路上,随便问一位市民:“这里最出名的是哪栋老建筑?”他们都会给你指向馆陶路22号的一栋浅黄色三层老楼(局部五层)。站在它面前,发现它有些严肃,平静地审视着面前的车来车往,又似乎冷冷地眺望远方。从1925大楼竣工之日起,已经过去了97年,主人的变换,时代的脚步,它都是亲历者。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青岛取引所旧址。
那场以经济掠夺为目的的操纵股灾就发生在取引所里。
“从地理及交通方面看,青岛的价值颇为巨大,青岛的前途颇有希望”,在日本学者的结论下,对青岛的经济扩张侵略政策展开。控制胶济铁路,千方百计提高运输效能,为日本在山东扩张殖民经济提供交通支持;着手清理航道,恢复港口设施,垄断青岛航运;把持胶海关,垄断贸易……
而日本经济掠夺的重要平台就是青岛取引所。
青岛作为港口城市,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品及期货、股票、钱钞交易需要交易平台支撑。“上世纪20年代,日商依靠自己的渠道开展货物贸易,青岛华商则在自己的交易市场交易土产和汇兑钱钞,日商无从控制华人交易,也就无法从中牟取暴利。随着青岛工业发展和商贸交易日益发达,急于捞取实利的青岛守备军套用日本陆军在关东州官营取引所的做法,不顾青岛总商会华商‘取引所对地方商民有莫大之危害,因该所交易,必有投机架空情形’的反对,于1920年设置青岛取引所”,《图说老青岛——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分析了日本经济侵略的图谋。
是年9月,官营青岛取引所在德县路营业处开始营业,分钱钞部、物产部、证券部3个部门。第二年,又强制成立了中日合资商办青岛取引所株式会社。青岛取引所大楼于1920年开始修建,1925年竣工。
长达五年的建设,中间曾经停工,这一切都源于日商操纵的股灾。
因为青岛取引所业务兴隆,获利颇丰,日本大阪财阀认为有利可图,所以立即派代理人松井伊助来青。1922年5月31日,青岛企业信托株式会社开设,目的是勾结青岛守备军,为吞并青岛取引所做准备。
不久后,一则消息传来。
“松井伊助等人在申办青岛企业信托株式会社之际,即向社会放出该会社将合并取引所的风声,并指责取引所职员能力低下,为取代取引所制造借口”,于是,在日本当局操纵下,松井伊助完成了吞并取引所的相关流程。
发生在青岛、在影视剧中都有所体现、震惊全国的股灾,就是日商的阴谋。“以大阪财阀为背景的松井伊助等人放风日本大阪资本将在青岛取引所购进巨额股票,股价将要飙升,诱骗人们在取引所购买股票。原本面值10元的股票市值拉高至47元。同时,松井伊助以股票质押银行套取巨量借款。1922年9月,由于黑幕被揭,股价跌至12.5元。此时部分早就知道内幕的日商已将股票卖出获利,华商成为此次股票事件的最大牺牲品。”
据日本官方留下的分析显示,青岛居民因此次股灾的损失至少72.78万日元,青岛财界的损失至少127.25万日元,合计损失至少在200万日元。但是,据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咨财政部文称:华商直接损失已过350余万元,间接损失在千万元之巨。
举个例子,青岛首富刘子山损失超过百万,相当于其辛苦创办的东莱银行两年的纯利润,银行险些破产。他的四弟刘富山因此受到打击太大,精神上几乎出了问题。号称刘半城的刘子山一家受到的冲击尚且如此,普通商民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受此影响,正在建造的取引所大楼被迫停工达三年之久。
青岛守备军将股灾原因推给大阪商人把持取引所后没有看清楚华盛顿会议的影响,“无谋地贷出投机资金”,引发股灾事件。为在交还青岛之际稳定市况,推卸责任,青岛守备军不得不走到前台,投入50万元军政费以“整理”残局,对获利的日商给予极轻的处罚了事。
另外,日商还在青岛开办了大批工商企业,“我们熟知的纺织工业最早打算开办的地点不是在青岛,而是在胶济铁路沿线的李河庄、潍县或济南一带,表面上看是因为那里人口稠密、运输方便,实际上是为了降低投资设厂成本和抢占山东市场。最后,在青岛守备军民政部的竭力推荐下,最终决定的是在四方机厂附近建厂”,杨来青先生说。于是,陆陆续续,内外棉、大康、宝来、富士、钟渊、隆兴等纱厂陆续建成。大量的中国劳动人民被纱厂剥削,也就发生了日后影响全国的工人运动。
日本侵占青岛期间,还加强了盐业、煤铁、农业、铜等资源的掠夺,进行商品倾销和工业资本输出等,在中国的土地上严重地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