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客户端
2022-06-01 09:24:06
原标题:山东昌乐: 公共文化服务难点变为“惠民亮点”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昌乐县民间文艺团体进行展演活动 苏锐/摄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供给体系。过去5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这一目标导向,不断整合全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全力构筑阵地升级、强化供给与机制创新三重保障体系,在做精做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不断发力,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昌乐路径”。
阵地升级,构建群众文化生活“精神家园”
每年春节期间,昌乐县红河镇邢家官庄村的张元吉都会组织村民在村文体广场开展民俗文艺排练展演活动。得益于自己家门口的文体活动场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节日氛围也随之浓厚起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场所提升、群众开心,因此昌乐县文体生活满意度考核工作一直位居山东省前列。
近几年,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制定出台《昌乐县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方案》,持续推进全县文化阵地上档升级。昌乐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昌乐县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昌乐县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依托老爷车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昌乐非遗博物馆为载体的全县首个博物馆群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极大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同时,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建成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各镇街文化站为分馆,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网格点的服务体系,实现370个行政村、10个镇街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达到“三级节点、一体运行”,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服务梯次结构。
当地还推动基层阵地“出圈”。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历史资源,精心打造室内村史馆、户外文化墙。建成了窝铺村文化纪念馆、东南庄红色展馆、姬家庄子村红色革命馆、韩家集子村史馆、魏家庄乡村记忆馆等50余个村历史文化展馆,保护和留存了土埠沟古村落、响水崖古村落等一批古村落,将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响水崖子村、乔官镇唐家店子村、高崖库区窝铺村打造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成为“展示乡韵”“留住乡愁”的综合文化阵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全面供给,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四梁八柱”
为回应新时代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实施“书香引领”行动。以建设“书香昌乐”为目标,广泛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你选书,我买单”和读书朗诵大赛等10余项阅读主题活动,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同时,昌乐县重视组织“文艺轻骑兵”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福利机构等,每年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4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700余场、“文艺进万家”活动120余场,广泛开展广场舞、秧歌、太极拳表演及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接地气、更加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
“每年县文化和旅游局都会组织文艺演出团队为老百姓奉上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让我们有了展示才艺的舞台,是双赢的大好事,我必须为政府点赞。”昌乐县五图街道业乐官庄巾帼文明文艺团队带头人刘玉梅说。
此外,昌乐县还通过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无差别均等化普及,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融入式”文化活动品牌,先后开展重大节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舞暨太极拳展演、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文艺公益大培训等10余项品牌文化活动,实现文艺惠民演出全域全覆盖。
当地打破非遗展演“我演你看”的传统模式,大力开展非遗技艺培训、国学体验课堂等活动,以场景化的形式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式学习”。
创新机制,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一池春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善于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把脉群众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真正把文化服务的‘一池春水’彻底激活。”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仁生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坚持科技加持、数字赋能,围绕群众需求发力供给。依托“公共文化云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文艺作品征集展播、“云上大课堂”、戏曲票友线上大赛等活动。免费开放20余类400多门文化课,开设了非遗大讲堂、网上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实现了足不出户看展览,丰富了文化惠民的内涵与外延。
当地聚焦宣传,“地毯”覆盖,运用全媒体构建大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及时宣传文化信息,发挥好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公益大培训等宣传阵地作用,利用“广播村村响”让群众提前了解文化活动动态,持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宣传广度和密度,吸引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还变“送”为“种”,增强互动,实现公共文化供给的“双向交流”。健全公共文化需求表达与共商机制,不断加大“菜单式”服务供给。依托县文化馆、图书馆,深入开展“人才培训种文化”活动,举办好“总分馆制基层大培训”“文艺骨干培训”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等为主的公益活动。实施“文化合作社”项目,结合当地特点,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体活动队伍,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此外,昌乐县文化和旅游局拓宽思路,聚焦服务,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吸引更多文化能人加入全县文化志愿者队伍,实现文化志愿者行政村全覆盖。探索实行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项目,组织文化志愿者不定期深入公共文化场馆,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查摆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建议,通过精准“把脉开方”,有力提升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此外,昌乐县大力开展“我爱昌乐、我要吐槽、我有良策”民声倾听活动,针对辖区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诉求征集,全心全意服务好全县广大城乡群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