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望岳谈|116名院士聚首山东,要干一件什么大事?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9-06-17 07:40:06

原标题:望岳谈|116名院士聚首山东,要干一件什么大事?

6月17日,山东迎来一件大事: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举行,116名院士聚首山东。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在科技界,两院院士就像巍峨的泰山。山东召开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成立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搭建院士专家交流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平台,万千努力就在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这一个目的。

3%,一个亟需改变的现状

近几年,我省招才引智不遗余力,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我省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比如,2009年,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院士工作站发挥“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作用,推进了山东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比如,第四代核电机组、中国首辆自主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项目的成功实施,都是山东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顶尖科技人才包括院士合作的结果。

比如,在引进国外才智方面,山东引智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十八大以来,来山东工作的外国人才计达20万人次,共实施引智项目3703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6128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8492项。16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35名外国专家获省政府“齐鲁友谊奖”,引智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被列入全国引智成果集。

但对标全国先进省市和全国,山东人才资源数据还有不理想的一面。

一是高端人才质量结构失衡。目前,现有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不到江苏的一半。每年来鲁工作的外国人才4万人次,高端人才比例不足10%,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青烟威等东部地区。山东人才密度指数为12.1%,而江苏为23.3%、浙江17.8%。

二是人才与产业的结合程度较低。国内先进地区一般比较重视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我省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招商、引智、产业发展相互割裂,缺乏“产学研用”新型平台,没有形成各种要素相互补充、统筹合作的人才生态圈。

“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

说到人才,我们常说“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

诚然,如果人才能够“引得进、待得住”,在山东居住生活,其科研成果又“用得好”,当然是最好,但这其中,关键是“用得好”。

这些年,我省推出不少招才引智新政,在住房、医疗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而且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有关人才通过山东路桥,免收过路费和过桥费。这些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人才,但顶尖人才尚少,“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就是明显的不足。

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改变。一方面,需要看到我省引进人才有自己的优势。当前,全省上下重视招才引智工作,不断出实招办实事,形成了招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和浓厚氛围。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北方第一经济强省,我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具有院士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都是我们招才引智的好条件。

另一方面,需要看到招才引智面临的不利因素。一是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除了海洋、农业等少数领域,在人才分布格局上,山东总体上在全国处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这种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国内顶尖人才的平均年龄较大,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具有稳定的家庭和亲朋交际生活,中途到其他城市安家落户,有现实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引得进、待得住”,即使不能长住,每年能在山东不定期居住、停留,也是实现科技合作的好方式。另一方面,在山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不求“为鲁所有”但求“为鲁所用”,同样能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总之要想办法以诚心服务和市场的办法“用好”院士等顶尖人才的科研成果。

怎样才能“用得好”

要实现顶尖人才的“为我所用”,是发展的必需。

有一个经典案例:2008年,Arikan教授公开发表了Polar码论文,从而开启了第三代信道编码时代。 Arikan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任正非的关注,华为的5G研究从2009年开始。5G从实验室走到今天的实用阶段,充分说明了预见性眼光的重要性。

事实上,高端人才“为鲁所用”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山东与京津冀城市群的融合步伐加快。特别是雄安千年规划的出台,北京非首都功能分解,一些科研院所寻找技术产业转化途径。目前,山东中西部,例如济南、德州、潍坊等城市,都和北京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科学研发在北京,产业转化在山东”的现象逐渐增多。对此,山东必须加强设计谋划,发挥山东独特地理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努力把山东打造成为招人引智新高地。

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高铁、高速公路的推进建设,山东和北京、上海这两个顶尖人才扎堆的大都市越来越近,和京津冀甚至初步呈现出“同城”效应。比如,现在坐高铁济南到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到上海3个多小时。如果转化项目遇到急事,专家坐高铁当天回返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方面,国家刚刚公布16个城市展开5G试点,其中北京、天津和山东的济南、青岛都是试点城市。可以说,通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也为招才引智工作转变思路带来了客观条件。

(大众日报 记者 周学泽)

原标题:望岳谈|116名院士聚首山东,要干一件什么大事?

6月17日,山东迎来一件大事: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举行,116名院士聚首山东。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在科技界,两院院士就像巍峨的泰山。山东召开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成立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搭建院士专家交流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平台,万千努力就在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这一个目的。

3%,一个亟需改变的现状

近几年,我省招才引智不遗余力,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我省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比如,2009年,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院士工作站发挥“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作用,推进了山东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比如,第四代核电机组、中国首辆自主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项目的成功实施,都是山东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顶尖科技人才包括院士合作的结果。

比如,在引进国外才智方面,山东引智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十八大以来,来山东工作的外国人才计达20万人次,共实施引智项目3703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6128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8492项。16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35名外国专家获省政府“齐鲁友谊奖”,引智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被列入全国引智成果集。

但对标全国先进省市和全国,山东人才资源数据还有不理想的一面。

一是高端人才质量结构失衡。目前,现有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不到江苏的一半。每年来鲁工作的外国人才4万人次,高端人才比例不足10%,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青烟威等东部地区。山东人才密度指数为12.1%,而江苏为23.3%、浙江17.8%。

二是人才与产业的结合程度较低。国内先进地区一般比较重视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我省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招商、引智、产业发展相互割裂,缺乏“产学研用”新型平台,没有形成各种要素相互补充、统筹合作的人才生态圈。

“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

说到人才,我们常说“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

诚然,如果人才能够“引得进、待得住”,在山东居住生活,其科研成果又“用得好”,当然是最好,但这其中,关键是“用得好”。

这些年,我省推出不少招才引智新政,在住房、医疗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而且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有关人才通过山东路桥,免收过路费和过桥费。这些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人才,但顶尖人才尚少,“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就是明显的不足。

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改变。一方面,需要看到我省引进人才有自己的优势。当前,全省上下重视招才引智工作,不断出实招办实事,形成了招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和浓厚氛围。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北方第一经济强省,我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具有院士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都是我们招才引智的好条件。

另一方面,需要看到招才引智面临的不利因素。一是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除了海洋、农业等少数领域,在人才分布格局上,山东总体上在全国处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这种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国内顶尖人才的平均年龄较大,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具有稳定的家庭和亲朋交际生活,中途到其他城市安家落户,有现实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引得进、待得住”,即使不能长住,每年能在山东不定期居住、停留,也是实现科技合作的好方式。另一方面,在山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不求“为鲁所有”但求“为鲁所用”,同样能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总之要想办法以诚心服务和市场的办法“用好”院士等顶尖人才的科研成果。

怎样才能“用得好”

要实现顶尖人才的“为我所用”,是发展的必需。

有一个经典案例:2008年,Arikan教授公开发表了Polar码论文,从而开启了第三代信道编码时代。 Arikan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任正非的关注,华为的5G研究从2009年开始。5G从实验室走到今天的实用阶段,充分说明了预见性眼光的重要性。

事实上,高端人才“为鲁所用”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山东与京津冀城市群的融合步伐加快。特别是雄安千年规划的出台,北京非首都功能分解,一些科研院所寻找技术产业转化途径。目前,山东中西部,例如济南、德州、潍坊等城市,都和北京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科学研发在北京,产业转化在山东”的现象逐渐增多。对此,山东必须加强设计谋划,发挥山东独特地理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努力把山东打造成为招人引智新高地。

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高铁、高速公路的推进建设,山东和北京、上海这两个顶尖人才扎堆的大都市越来越近,和京津冀甚至初步呈现出“同城”效应。比如,现在坐高铁济南到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到上海3个多小时。如果转化项目遇到急事,专家坐高铁当天回返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方面,国家刚刚公布16个城市展开5G试点,其中北京、天津和山东的济南、青岛都是试点城市。可以说,通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也为招才引智工作转变思路带来了客观条件。

(大众日报 记者 周学泽)

[责任编辑:杨凡、穆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青大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8000人 面向山东招5979人

青大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8000人。面向山东招5979人6月14日,青岛大学发布2019年本科招生计划,面向全国共计划招生8000人,其中面向山东计划...[详细]
大众网 2019-06-15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青岛11进3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王军成1953年01月生,山东省招远人,现任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详细]
大众网 2019-06-15

青岛高考生也能报考委培师范生 实行提前批次录取

6月13日,省教育厅等部门对这一新鲜招生形式解读,其中明确今年在泰安和滨州两市开展试点,仅面向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学生自愿申请,...[详细]
大众网 2019-06-15

虽九死犹不悔 烟台万华打造化学江湖的神奇传说

烟台万华打造化学江湖的神奇传说化工行业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烟台举办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作主题经验分享胶东在线6月14日讯6月...[详细]
胶东在线 2019-06-15

证监会同意科创板IPO注册!华兴源创和睿创微纳两企业获准

证监会同意科创板IPO注册。华兴源创和睿创微纳两企业获准大众网•海报新闻讯[详细]
大众网·海报新闻 2019-06-15

“2019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时间确定 高校将在线答疑

“2019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时间确定。咨询周期间,全国招生高校将在线回答问题[详细]
新华社 2019-06-15

减税降费“组合拳” 前四个月山东落实减税262.2亿元

减税降费“组合拳”。前四个月山东落实减税262.2亿元去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批促发展、惠民生和稳增长的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享受到“...[详细]
齐鲁晚报 2019-06-15

山东入汛:沂蒙山区局部出现山洪地质灾害概率增大

山东入汛 沂蒙山区局部出现山洪地质灾害概率增大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山东省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将呈多发态势,汛期降雨较常年...[详细]
齐鲁晚报 2019-06-15

为民宿立规矩 山东两地破局后,期待更大范围通行证

山东两地破局后,期待更大范围通行证民宿办证难是一个困扰民宿主多年的老大难,从今年4月份开始,山东省内县区级和市级两个层面政府部门陆...[详细]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2019-06-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