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网
2018-07-26 17:02:07
有的像宝葫芦,有的像元宝,有的像盘龙,有的像花架……在无棣县车王镇坡庄村一片10多亩树园里,生长着造型奇特、外观各异的“艺术树”,有的树龄已经10年,也有今年刚刚培育的艺术树苗,奇特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
7月19日,62岁的坡庄村村民王广德正冒着高温在树园里修理这些艺术树。“这些树全是我一手培育出来的,每一棵都是无价之宝,我用了10年的时间,打造树文化,让人们享受艺术树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美感。时间证明了一切,我成功了。”
“太不容易了,在这树园里我一待就是10年,风吹日晒,没有停下来,逢年过节也不忘到园子里转转,一天不见我这些树,就像少了什么,做梦都在研究造型,一个造型需要很长时间的修剪,上去下来,嫁接,捆绑,牵线,修剪……”
王广德介绍,1990年他获得过车王镇致富能手的称号,那时候他是全村种棉第一大户,后来他又积极学习创新,最早实行了枣棉间作。但后期由于盲蝽象等病虫害太严重,2009年,王广德决心改行发展种树。
“普通的树种当时很热门,到处都是种树的,家家户户都一样,没有新意。当时我就想,普通树种继续发展下去一定不行,要种就种点有特色的……”王广德谈起当时的想法,他说一般的树就是自然生长,没有任何的人工干预,那如果把人的思想加进去,让树按照事先的设计去生长,打造成一种艺术树,那应该会有很好的前途。
带着最初发展艺术树的想法,2009年春天,王广德尝试着用嫁接、环剥等技术,通过用铁丝编织成一定模板和竹竿捆绑来约束树的造型,让树长成人们喜欢的、有吉祥意义的、或着是活灵活现的动植物造型等外观。通过多次尝试,试验获得成功。
“这十年来全是投入,没有回报,买化肥,买树苗,这10亩多地不种粮食,连我的人工,投入少说也有50多万元了。特别是家人也不理解,说我着了魔,不务正业,但看到现在这些成果,我无怨无悔。”王广德说道。
“近期,有好多客户来看树,最粗的、造型好看的能给出到1万元一棵,我没舍得,希望再长大一些。但是资金紧张,下一步考虑先卖出一部分。我更希望把我的技术和想法传播出去,让跟多的人受益。”谈起下一步打算,王广德说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