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大地震后的唐山一片废墟,医院也在地震中毁坏,5位孕妇被空运到济南,在大明湖畔生下了她们的孩子,刘秀兰就是其中的一位。2006年5月9日,刘秀兰的丈夫刘宝成和其他7位老人到达济南,向泉城人民致谢。(图片为本报记者周青先摄于2006年)
1976年7月28日凌晨,家住老商业厅宿舍的济南市民申胜利被强烈的震感惊醒了。“当时也没考虑很多,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冲下楼去,我爱人扶着老太太,一家四口很快来到了历山路边上。”时隔34年后,已是年过六旬的申先生清楚地说出了这一段经历。在资讯欠发达的当年,申先生直到中午仍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地震。
“1976年7 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 7.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2010年7月27日,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地震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拿出资料告诉记者。地震当天,山东全境震感强烈,济南当然也不例外。走访中,不少济南市民对当时的情景仍是记忆犹新。
回忆人:申先生
地震后仍有余震防震棚里住了十几天
当年,从楼里跑到历山路边的申先生一家,等了一个多小时,天亮了,震感基本消失后才重新回到家中。申先生当时在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上班后同事们都在议论此事,“大家说是发生地震了,可是也不知道在哪里,都猜应该离得不远。”申先生说,直到当天下午他才知道了唐山大地震的消息。
当时的老商业厅宿舍和山师附小一墙之隔,地震发生后次日,这堵墙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方便附近的居民前往安全空旷的地点。“后来操场上建起了一个防震棚。”申先生回忆说,当时防震棚缺一个门,他就到半导体研究所的木工房里做了一个木门安上了。因为有余震,在这个防震棚里,一共住了几十号人,直到10天之后才陆续撤离回家。
回忆人:刘女士
房顶上簌簌掉土跑出去看到房子在抖
“我是1976年春天结的婚,婚后就一直住在小平房里。”家住天桥区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地震当天,她和丈夫几乎是同时被惊醒了,“我们家的房子是带瓦的斜顶,天花板是支上架子然后用厚纸糊上的,因为装电灯什么的有些缝隙和破洞。一方面是被震醒的,另一方面是房顶上簌簌掉土闹醒的。”
刘女士当时感到耳朵里有“嗡嗡”的响声,同时房子在晃。当她和丈夫跑出去之后发现房子在抖,“虽然不明显,但是确实是在抖,我们当时真怕房子塌了,幸好没有塌。”刘女士说,地震之后,他们还感到了一些小的余震,因为怕房子不结实,他们托人借来了一个大帆布帐篷放在房前,在里面睡了一个星期,才又搬回房里睡。
回忆人:陶先生
当时都在谈论地震希望多知道些唐山的信息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不少济南市民短时间内并不知道唐山的情况。“我记得是当天下午才知道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市民陶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有一个朋友在济南市立一院工作,医院里有赶赴唐山救援的大夫,所以他知道了唐山大地震的情况。他说,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唐山还有5个孕妇被送到了济南市立一院。
陶先生正是从医院朋友的转述中了解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烈。“当时大家都希望多知道些唐山的信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被救出来。”陶先生说。而记者在市民中走访了解到,当时不少市民对地震后的唐山十分牵挂,直到大地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唐山的相关情况都是热议的焦点。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