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泰山中天门35千伏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一次性送电成功,标志着泰山极顶新增一路可靠电源,全面满足泰山景区未来十年负荷增长需求,随着泰山东御道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建成启用,为泰山增添一道来自“光明之路”的靓丽风景线。
中天门第二电源工程,全线位于泰山景区内,以泰山东侧东御道为起点,向西盘旋而上,最终到达全省海拔最高的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电缆线路长度7.797公里,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全力铺就一条“绿色+智慧”现代光明之路。
工程于2022年7月正式开工,历时十个月的鏖战,投运后可实现索道多级供电保障,满足泰山景区可靠性要求高、用户分散和山区保护区的特殊要求,增强泰山景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绿色建造融入“绿水青山”
为确保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电缆线路融入周边环境,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坚持与城市建筑相融合、与城市管廊相融合、与绿水青山相融合的“三个融合”方针,顺山而建,为山而想,深化“沟道原土回填、遇树迂回避让、遇石水泥封包、轨道绿色运输、后期仿石装点”保护式建造,力求电缆线路就势而建、减少植被破坏。
“这里就是我们刚刚完工的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仿石装点现场,石块和桌椅都是仿照石头和树干形状人工制作而成,它们不仅可以起到保护输电电缆的作用,还可以让我们的电力设施与绿水青山巧妙融合。”工程项目总工于庆清介绍。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深耕工艺质量,坚持绿色发展,做到因地制宜,推动融合融入。他们电缆需沿岩石敷设时,采用水泥排管包封,同时将电缆接头井建造在地面以上,并做成假石进行装点,保持工程建成后观感与景区环境协调、一致。
假石的装点让电缆线路隐匿于自然景色之中,供人休息的仿木桌凳也是电缆的预留通道,通天桥下的树根里包裹着碗口粗的电缆,这些“人工景观”使得电缆线路与山林环境融为一体,是在施工中坚持绿色施工理念的生动体现。
“智慧工地”为泰山赋能
“现在无人机每4小时巡查1次,一定要文明施工,保护好我们的‘金山、银山’。”项目部经理刘海青说。在35千伏中天门第二电源工程施工现场,无人机正在进行环保智慧普查,严格坚守绿色保护红线,营造了浓厚的“美丽泰山、我要负责”的施工氛围。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突出智慧创新,开拓“以智慧促安全、用创新促环保”思维,探索应对山区施工难题的有效措施。通过无线通讯智慧组网,解决山地信号弱难题,将LTE网络与智能Wi-Fi技术融合,与公网进行混合智慧组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信息传送通道,做到在线监控“不掉线”。
“由于工程位于泰山密林中,荆棘丛生,环境复杂,山石地质增大了电缆沟开挖难度,通过应用北斗安全帽、现场地质环境监测装置等北斗终端设备,可以确保项目部全方位、多视角、精准化、全过程进行工程建设安全管控。”现场负责人张德平介绍道。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联合泰山景区管委,深度应用山火监控预警装置,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智能感知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实现风险的精准预警、预警处置跟踪管理,从而提升风险监测感知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把“防不胜防”变为可预警、可预防,能够做到及时守护森林资源安全。
“有了这个山火监测智慧预警系统,等于为在泰山中施工做好了预报‘提前量’,山火一旦发生能够主动防御。”刘海青说。
此外,无人机环保智慧普查、水土流失智慧检测等系统为保护山林资源和植被再上一层双重“保险锁”,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坚决保护山区发展生命线,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肩扛手抬开辟光明之路
由于中天门第二电源工程全线位于泰山景区内,为了保护景区植,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发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组织人员依靠肩扛手抬,将29根总重145吨的电缆运送上山,其中最长的1根547米重达10吨。
“一二,走!一二,走!”泰山东麓来了一批特殊的“挑山工”,他们头戴安全帽、肩扛小碗口粗的电缆,喊着整齐的号子一步一步地沿泰山山脊向上攀登,将电缆送往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整个队伍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现场200余人的队伍宛若一条长龙,齐心协力将沉重的电缆运送上山。
运送电缆时正值深秋时节,泰山深处温度较低、寒意正浓,但由于体力消耗大,电力工人们黝黑的脸上还是流出了细细的汗珠,中间每隔十几分钟就要休息一下。“为了保护环境,电缆敷设工作要依靠人力,大家肩扛手抬,在遇到拐弯、上陡坡等负重加重的区域,难度以及体力消耗还会进一步加大,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第三业主项目部经理曹轶说。
一条“绿色”光明之路已然铺就,它将为登泰山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旅游体验,为服务泰山景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闪电新闻记者 吕文涛 通讯员 胡兴昊 陈晓娴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