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日讯 深秋时节,滨州蒲湖风景区景色宜人,主体11层、面积9207平方米的建筑黄河楼,是这里乃至黄河三角洲的地标性建筑。登上黄河楼,可南观黄河,北瞰滨州城区,领略黄河之水从空中流过之神奇与壮观。
据悉,黄河楼工程是蒲湖风景区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楼以黄河的滨州文化为主题,集旅游观光、黄河文化、书画工艺品展销于一体,是滨州市一个标志性的新亮点和黄河沿岸重要景观之一。与黄河楼隔河相望的,是博兴县的打渔张森林公园。打渔张引黄闸是黄河下游最早的引黄水闸之一,靓丽的红闸掩映在绿树之间,再加上滔滔黄河水,“群闸飞舞”的壮观景象就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近年来,滨州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局,坚持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优化公共服务,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计划,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加快推进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对黄河小街湾、黄河农事园、十里荷塘、打渔张森林公园等项目进行优化提升。目前,博兴麻大湖景区、惠民鑫诚田园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态持续丰富,包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内的大批打卡新地标正陆续崛起,真正迈入了“黄河时代”。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统筹推进弘扬传承黄河文化,高质量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现如今,一条集生产生活、观光旅游、休闲运动、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正在用独有的魅力讲述着黄河故事。黄河是魏集镇早期通往外地的黄金水道。近年来,魏集镇在乡村振兴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旅游+”的发展之路。通过古色古香的魏集老街,把魏集古村落景区、魏氏庄园景区和黄河风情带连成有机的整体,古村落内河道交织,古街错落有致,黄河文化、鲁北民俗文化、古镇文化在这里融汇,再现了作为唐朝重要驿站永安古镇的历史风采。特色小吃街、手工作坊街、民俗主题街、世界精品民宿文化风情等为主的消费业态纷纷入驻景区,一举将景区打造成为集“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古镇旅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周围百姓纷纷瞅准兴旺的旅游业,在此办民宿、开农家乐、到景区打工,提高了收入,尽享旅游红利。在热门打卡地建设上,滨州市围绕游客看在黄河、吃在黄河、住在黄河等多方位体验需求,打造了滨州市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民宿体验之旅、畅游惠民经典线路等黄河主题旅游线路,填补了“黄河文化+自驾游”的空白。
此外,线路将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既囊括了黄河谣生命科技馆、十里荷塘等必到热门打卡地,又增加了民宿体验、观光休闲、近郊自驾等多种互动式体验,成为黄河元素多、游客体验好、代表性强的经典旅游线路。
近年来,滨州还以弘扬好、发展好黄河文化为契机,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生活,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围绕黄河文化建设,滨州市在黄河岸边开展了千人大合唱、冬春系列活动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上千场。体育赛事活动也不断丰富。“愉悦杯”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半程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及乒乓球职业联赛等,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其他二、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沿黄文化活动,我们做到了让黄河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滨州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效能提升,全市9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此外,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真正做到让黄河文化普惠大众、浸润心田。
自从滨州市善用黄河,农村生产生活面貌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如今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风正做的生水起,逐步形成了张王无公害草莓采摘园、鑫越家庭农场、国昌生态园等休闲观光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带,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不但让农民增收致富,并且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