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号,记录了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也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它凝结着先贤的智慧,承载着灿烂的文化——这就是汉字。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历下区熙华小学开展了“玩转汉字 乐享文化”语文实践云课堂活动。
学校邀请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馆长、汉字记忆空间创始人、全球汉字公益巡展发起人王宝磊叔叔为同学们做现场直播。学校语文团队的老师们早早到达汉字博物馆,为直播课堂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云课堂上,王馆长现场讲解,学校老师互动问答,展示了馆藏实物。本次课程分为讲解汉字演变和有趣的甲骨文两部分,整个过程同学们们兴趣盎然,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汉字的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在王馆长的引领下,同学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造字的方法和字体的演变。
云课堂中,同学们欣赏了珍贵的文物瓦当,了解了了瓦当的由来和作用,探索了瓦当的秘密,认识了瓦当上镌刻的文字——长乐未央,理解了“长乐未央”的意义;还观赏了“万岁不败”汉砖,同学们对汉字的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甲骨溯源,龟书呈貌,文脉之宗汉字始兴。汉字创造奇迹,使得中华文脉赓续传承。丁酉之秋甲骨文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汉字记忆成为人类文明共同财富,也使得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甲骨文有着悠久的历史。
王馆长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甲骨文的来历——祖先描摹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动物以及人的形态,创造了最早的汉字,刻在陶器、龟甲、兽骨上,就是同学们看到的甲骨文。饱饱眼福还不够,在王馆长的引导下,同学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迫不及待地书写着有趣的甲骨文:人、山、牛、羊、上 下。
同学们跟随课堂追溯回去,发现了这些图画很美,并且很有哲理。跟随着王馆长,一个写写画画的下午很快就画上了句号,最后,王馆长与同学们云端链接,分享交流同学们画作《一个人带着两只羊三头牛上山吃草》。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有趣的简笔画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的汉字就像中国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古老生动的甲骨文,印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孕育出了灿若星河的汉字文化。汉字不仅仅是方方正正的字,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本次“云”分享,同学们深刻感受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汉字的自豪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通讯员 尹晓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