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给海洋装上“眼睛”的人!王军成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1-11-18 13:59: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8日讯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王军成研究员增选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说起他,不得不说到海洋资料浮标。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开发海洋,认知先行。在各种对海洋的认知手段中,海洋资料浮标是一件利器——它锚定于海上,能长期、定点、连续、实时监测各种数据。为了给大海装上这样的眼睛,王军成做了三十多年。

“这是十五号浮标,这是我们国家九十年代第一套实现了业务化运行的浮标。在这以前,咱们国家当时的浮标还靠进口。从十五号开始,标志着咱们可以突破国外的一些封锁,咱们可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来解决咱们国家这种海洋监测的需求。”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介绍,这个直径十米的大家伙1989年上岗,曾被布放在全国各大海域进行环境监测,今年它的工作岗位是青岛近海。在岗二十多年,十五号浮标仍然是中国海洋观测的一个标杆。“它现在应该确切说是第四代了,可以连续运行三年,无论是气象要素还是海上的水文要素,包括海洋水质监测,这样一些要素加起来有三十多种。应该说咱们这个浮标综合水平应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到2017年,有近200只海洋的眼睛在我国的近海形成一张观测网,每天向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约3万个气象水文数据,它们中有180多个是王军成的团队开发的。要看得远,还要看得清,眼下,王军成团队正在研发的,是一款高精度水温传感器,有了这项技术,海洋浮标就能给国家的风云气象卫星校准、定标,让卫星测量数据更准确。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浮标研究室负责人刘世萱介绍:“这48个点,每个点都要达到0.02的测量精度,当卫星扫到浮标所在点的温度时候,卫星要以我们这个值为标准来校准卫星上传感器的测量值,然后卫星去到别的地方,它得到的值实际上就是与这个标准点的温度差,有他的帮助,卫星测量的数据可以更准确一些。”

人在陆上,根在海里。王军成说自己用了半生时间对话大海,可要想读懂它今生都要不离不弃。“一代代的成果出来得到国家的应用,这个干劲和自豪感促使你,要一直往前奔波。不光水面浮标,还有更为广阔的领域,就是水下潜标。还需要和我的同仁们继续努力。”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张洪波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