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农业大学:让校园文明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同向同行

来源:山东文明网

作者:

2018-03-30 14:57:03

校园风光 摄影 杨宇

学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 资料照片

2015年 9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015年10月,学校成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各部门、各学院参与其中,严格按照 《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要求,扎实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的各项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创建文明校园提供坚强保障。两年多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形成了全校共谋发展的合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每年初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任务的落实。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积极开展过硬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抓牢 “三会一课”,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 “三三”式工作模式,制定学校党委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持之以恒改作风、纠“四风”、树新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水平。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学校德育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规划。提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学生和教师两个重点,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队伍,构建“四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抓牢党建、组织、体系、考核、宣传五个方面综合保障,实施德育综合改革、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教师师德建设、辅导员能力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校园文化实事等六项重点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大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探索“五四三二一”实践育人体系研究,提高课程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为做好师生的价值引领,学校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依托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学校共青团组织、孔子学堂等,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月等活动,实施“青马工程”,增强广大学生“四个自信”。经常性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等活动。2016年9月,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院士被追授 “齐鲁时代楷模”,全校掀起了向余院士学习的热潮。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始终。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制定领导干部、专家教授、青年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制度,为819个非毕业班级配备668名兼职班主任,实现了非毕业班级班主任配备率100%,毕业班级也全部配备了毕业导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服务国家。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把主题教育“搬”到网上,让网上声音“传”到网下,增强正能量的网上网下传递融合与影响互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影响力排名全省高校前列。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为人师表、尊师重教融入山东农大人的血液。学校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师德建设开展各项活动。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大教师在师德建设中自觉履行教师职责,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健全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社会公德评价制度,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家长监督员”制度,完善了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开展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以推举杰出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先锋、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等方式,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严格聘用和入职程序。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集中开展师德失范专项治理,建立师德 “一票否决”制度。注重发挥老同志、骨干教师作用,开展 “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积极拓展青年教师成长空间,推出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制定《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选拔青年教师进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全面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农大文化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学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校名校的发展思路,制定了 《山东农业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形成了“一个核心六大支撑”的文化建设目标,即围绕建设文化强校名校的目标,突出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术文化的主导作用,重视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强化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发挥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彰显特色文化的提升作用。深度凝练特色文化,总结办学理念,用农大精神激励鞭策广大师生员工不懈奋进。积极推出精品文化成果,编辑出版文化强校名校建设文集 《神农新篇》,制作推广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拍摄制作形象宣传片 《登高行远》,编辑文化系列丛书,强化对校史、人物史的整理研究,完成了校史馆建设。突出泰山文化和齐鲁文化,大力发展学术文化,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开办孔子学堂,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学校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17,学校连续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先后在重要位置刊发文章,介绍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前瞻性、实用性和关键性研究的办学经验,提升了学校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全面美化校园环境,让“花园式校园”成为学校的亮丽品牌。学校加强整体校园规划,对各校区进行合理功能定位,加强学习、生活、科研、运动等设施,同步设计建设了一批既能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校园雕塑等人文景观,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条件。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内有现数千种观赏、绿化树种,绿地面积31.9万平方米,打造了优美整洁、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的“绿色校园”。在北校区建设与老校园风格一致的防腐木宣传栏、报栏,在南校区建设了展示学校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登高台”和展示校史文化、农业文化的“行远路”。平安校园成绩显著,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和周边环境。

全面强化阵地管理,让正能量和好声音占领农大人的精神家园。建立健全了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严格意识形态审查。严格校报、新闻网、广播、电视、宣传栏等的管理,把好正确政治方向。对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实行“一会一报”制。加强网络管理。健全网站信息内容更新的保障机制,及时排查学校网站存在的安全隐患。重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加强网络舆情管控,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牢牢掌握网上思政工作主导权、话语权。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学校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校内活动的管控,抓牢对敏感时段、敏感事件的监控和处置,确保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为学校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几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涌现出全国师德标兵王振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张民、全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陈学森、全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倪飞等一大批先优典型,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农大师生的文明修养进一步提高;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获批了一系列高层次平台,在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评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等工作中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办学实力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国重楼、学实楼、青蓝公寓、多功能体育场、水工结构实验室等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校区规划更加清晰,服务保障更加有力,高水平大学的轮廓日益清晰。

学校第七次党代提出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文明校园建设作为高水平大学重要标志,不仅是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拥抱新时代、迎接新挑战的自信和底气。展望未来,我们将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总体部署,让校园文明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携手共行,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高爱云]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小托育蕴含大民生 泗水县全面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小托育蕴含大民生 泗水县全面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对此,泗水县按照“一体部署、重点推进”的思路,实现婴幼儿照护工作三级服务体系高效运转,形成了上下贯通、分层负责的工作格局。[详细]
闪电新闻 2023-11-1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