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1-01-18 16:49:0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有来自多个国家来华留学生600余人,同时校(院)还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在泰安市外籍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校(院)党委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方位采取严格、缜密的措施,外籍师生无感染、无输入病例、无任何负面舆情发生,为校(院)及属地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建立防控组织指挥体系
新冠疫情爆发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建立了防控指挥体系。校(院)严格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等上级有关部门疫情防控要求,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关于落实校(院)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的通知》,对下属各单位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全面调度。疫情发生之初,校(院)领导第一时间来到仍有百余名留学生留校的国际教育学院,对学院疫情防控指挥、假期紧急应对、开学准备、保障师生员工安全等进行全面部署;并与留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了解留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希望留学生们相信中国政府,相信学校,为留学生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信心注入“强心针”。
按照校(院)党委指示,对外合作交流部牵头,主动与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护理学院等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形成了外籍教师疫情防控联动机制。重点研究制定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分类建立外籍教师信息台账,严格执行外出报备制度;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切实保障外籍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2021年1月11日至14日,对外合作交流部与相关单位对外籍师生宿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排查。对外合作交流部发出《外籍师生寒假管理工作通知》,提醒离境师生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密切联系,返校时间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留在境内的外籍师生要按照统一要求进行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国际教育学院制定了《2021 年寒假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做好在校留学生的假期生活学习管理工作,做到一人一档。外国语学院、护理学院对外籍教师实施分类管理,对未入境外教、第三方机构聘任外教、留校外教的疫情防控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二、细化工作措施,做好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国际教育学院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泰安市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校(院)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新闻中心、保卫部、后勤管理部、校医院等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全体动员,全面部署,全力打好留守学生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学院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全面主动开展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教育,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留学生打造安心、舒心、暖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是普及中国抗击疫情举措,留学生因知华而生安心之感。疫情发生以来,学院积极向留学生讲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传播中国疫情防控声音、展示中国疫情防控风采,缓解留学生的焦虑和恐慌情绪,树立留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学院辅导员坚持“随时在岗、线上办公”,在学生群内第一时间转发官方疫情防控最新要闻与工作要求,传达相关的文件政策精神;坚持每日摸排学生情况,及时掌握留学生身体健康动态;学院还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辟“留学生开学第一课”专栏,发布精心制作的中英双语新冠肺炎科普文章,展示医务人员高效集结、医疗物资有序调配、应急医院快速落成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在传染病学和病理学专业课上,任课教师就中国当前疫情防治、患者救治、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回答了留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汉语课上,任课教师还专门教授了疫情防控诊疗用语,为学生就疫情防控话题展开汉语交流提供基础支持。同时,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互动,对留学生展开心理疏导。
经过一系列的疫情防控教育和学院官方微信平台的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学生们不仅对于来华生活感到愈发安心,还通过视频通话向自己的亲友汇报平安,分享中国社会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普及在中国学到的疫情防控知识,自觉成为科学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健康的守护者。来自孟加拉的留学生哈桑表示:“我的家人刚开始很担心我,但是听到我说中国和学校采取的防控措施,他们就放心了,认为在这里比回到我们自己国家要安全。中国的防控经验给包括孟加拉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来中国留学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留学生因舒心而抒友华之情。特殊时期,学院把保障留学生的生活与思想教育作为真抓实干的着力点,广大党员教职工立足自身岗位,加大教育过程的精力与情感投入,切实解决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留学生管理服务办公室成立“党员先锋队”,24小时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承担了内外巡逻、出入登记、测量体温、楼内消毒、联络生活物资供应等大量工作。身为“党员先锋队”的队长,李金霞同志多日奔走于泰安各大药店,为学生和留守职工准备充足的口罩、药品等防护物资,还为感冒乏力的学生准备食品和饭菜,与深夜想家的学生深入谈心,为他们带来家人般无微不至的照顾,成为留学生口中亲切的“妈妈李”。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李金霞用责任担当织就了一张偌大的安全网络,向校(院)交出了在留校居住留学生“零感染”的满意答卷,获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为充实留学生在战“疫”期间单调的寒假生活,留学生教学办公室联手对外汉语教研室策划了“快乐汉语”网络课堂。许多党员教师自愿放弃寒假,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合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教师们精心制作出常用汉语900句、中国文化介绍、汉语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集等一大批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优质课件、小视频、汉字笔顺flash动画,还积极利用视频通话与学生展开汉语交际练习。留学生管理科老师们还建立了“Be together心理关爱群”,发送心理关怀自助小知识,推送《梅花三弄》《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舒缓身心的中国传统音乐,推荐《mind your mind》《personal confidence》《美丽心灵》《风雨哈佛路》等优质书籍和励志电影,开展书评和影评活动;制作消除心理恐慌的宣传资料,通过国际教育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发布官方链接疫情信息,指导留学生科学防疫;随时关注留学生思想及心理动态,及时给予一对一关心帮助、心理疏导或干预;坚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重点关注处于隔离期的同学,为他们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为彼此加油鼓劲儿。
三、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为科学精准做好校(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校(院)制定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泰安校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国际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文件指示精神做好各项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建立在校留学生健康日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公寓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以公寓为单位的集中动态管理,实行早、晚“一日两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及时汇总上报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学院各公寓负责人是分工范围内工作和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始终坚守一线,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上报组长和学校负责人。对于思想上不重视、行动迟、防控措施不到位、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缓报、瞒报、漏报疫情信息等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情况,学院将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二是合理设置隔离区。严格筛查从外地回校的留学生和入学新生的运动轨迹,登记在册;在开学前和学生正常上课期间设立隔离区,返校留学生一旦出现发热症状第一时间上报并采取有效、安全隔离。
三是严格禁止境外留学生私自返校。在海外疫情爆发后,国际教育学院通过各种途径,通知在境外的留学生及家人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我校(院)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及途径返校。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经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成功劝返了因与家人生气而私自入境、试图进入校(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在严格防疫措施下,送其登上回国的航班。
四是强化人文关怀。国际教育学院全体留学生辅导员对所带班级在校学生再次进行谈话式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深度谈心谈话,深入了解了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情绪低落的人群,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通过心理访谈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及时消除留学生思想方面的疑虑,提高警惕、及时止损,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时,国际教育学院探讨开展“阅读疗法、电影疗法、音乐疗法、朋辈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等八法解留学生心结”,缓解留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国际教育学院知华、爱华、友华”系列推文在学院官微推送,助力老师们探讨加强学生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教育教学思想引领的作用。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校(院)加强师生员工健康教育,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4月3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邀请援鄂医生,开展“云端相聚,医路相伴”在线分享抗疫经验活动。国内外留学生在线上与近期圆满结束援鄂医疗任务的山一大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武伟华和曹雯雯展开交流,接受最专业的个人防护指导,获取最权威的疫情防控知识,聆听最真实的抗疫经历。通过此次抗疫经历分享活动,国际教育学院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与留学生思想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努力搭建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的宣传平台。这是一堂“硬核”的医学知识课,武汉抗疫一线防治新冠病毒的有效经验,第一时间成为留学生最鲜活的学习教材;这是一堂“精彩”的医德教育课,两位白衣英雄救死扶伤、妙手仁心的大爱精神激励着全体留学生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用医学的力量为全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这是一堂“走心”的思想教育课,学校对留学生的重视、关心和指导春风化雨般引发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之情。
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留学生因暖心而行爱华之举
学校的贴心安排、老师的暖心陪伴让留学生们在疫情严峻的异国他乡倍感温暖,在这种感染下,留学生们也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战“疫”中来。多名留学生干部参与了学院许多具体琐碎的工作,比如协助值班老师测量体温、给留学生发放口罩、为语言基础差的学生翻译学院通知等。对于这些工作,留学生们没有任何怨言,每次参与完这些工作,他们还都会说上一句:“老师,您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都可以找我,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做些事情。”多名留学生毕业生在自己国家的工作岗位上,也投入到积极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留学生Mohammed Sanwar Hussain作为世卫组织和卫生部指派的新冠病毒快速反应和调查小组的协调员,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在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罗兴亚)。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和难民危机的双重挑战下,他还担任医务官,为难民提供治疗。留学生umar farooq在巴基斯坦做医生,他抢救一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时,自己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他被隔离了整整一个月。康复期间他得到了中国师生给他分享的信息援助,这助力他顺利康复并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2020年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的老师收到了一封别样的邮件。留学生们自发录制了“为武汉加油,为泰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视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留学生,在镜头前抒发了同样的表白:“中国加油,我们爱你!”看到这样的视频,不少老师流下了感动的热泪。2016级的辅导员周欣然说道:“我们每天和留学生进行沟通时,总是会收到‘老师,您也要好好保护自己,注意身体健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问候和祝福,这群孩子真的很懂事,也很懂得感恩。”
留学生管理人员贴心的照料、任课教师精心的网课设计得到了留学生的极大认可。在学院组织的“五湖四海心连心”征文活动中,同学们以文抒情,致敬在疫情期间为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辛勤付出的老师和留管人员,字里行间流露出与中国同舟共济、心手相连的友华之情。来自沙特阿拉伯的Wafa Imran写道:“新冠病毒非常可怕,但没有这场疫情,我不会这么深刻地感受中国人民的友好与爱。”来自印度的Shalinee写道:“丰富的线上课程让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我们一起期待着疫情退去的时刻,更希望有朝一日学有所成,我们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桥梁和纽带,用医学的力量为全人类带去更多福祉和力量。”来自巴基斯坦的Tariq Ali Manzoor更是深情地写道:“我的家人担心我,但同时他们对中国充满信心,相信中国一定会战胜这种病毒。我的父亲说:‘我的儿子,你不必担心,因为你生活在你的第二个家。’”
由于疫情的影响,留学生毕业生不能返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参加毕业典礼,2021年1月7日,校(院)为2020届秋季国际留学生举办了云端毕业典礼。91名国际留学生毕业顺利毕业。他们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友好使者,继续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校(院)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加强对外籍师生及留学生的管理,有力有序推进开学和教学活动恢复工作。强化外防输入的防控措施,强化责任担当,切实保障中外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学院运行稳定有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