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世界教育强国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2017-10-26 07:23:10

【环球时报驻美国、英国、法国特派特约记者 李秉新 纪双城 姚蒙 赵缙云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王会聪】编者按:“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中心,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中国版的教材,汉语发音的教材能够走向世界”……22日,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讲述“我心目中的2049”时的这番话令国内舆论为之振奋。长期以来,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垄断了“世界教育大国”的头衔,如今,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距离。想成为“世界标准”的中国教育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美国、英国、法国这些传统留学强国的发展之路,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美国:本土未受两次世界大战冲击的契机

去年底,美国国务院网站刊文说,美国高校一学年吸引的国际学生人数首度超过100万,过去50年来,这一数据几乎增加了近50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称,美国接收留学生的数量占全世界各国的20%,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留学大国。

美国留学服务机构“金桥教育集团”负责人高靖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1636年,北美地区第一所高等学府哈佛学院(后扩建并更名为哈佛大学)成立,耶鲁学院于1701年成立。1776年美国建国,百废待兴,亟须人才,一大批高等院校纷纷成立,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

美国本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并未受到冲击,高等教育借此有了长足进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25日对《环球时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大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来自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很多人才、科学家都在这时候前往美国。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棉教授表示,虽然美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由美国引发,自此美国一直位居全球科技前列。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自然能吸引大批想学先进知识的海外学生。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说法,国际教育如今已成为该国“第五大服务出口业,比医疗服务还大。在许多城市都是重要因素,例如国际学生为纽约贡献约15亿美元”。国际教育协会的统计显示,留学生每年能为美国经济贡献300亿美元。

美国《大西洋月刊》援引国际教育协会负责人古德曼的话说,美国国际学生如此之多,首先与其高校数量有关:4000所高校,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古德曼表示:“像印度和中国难以为其所有有资格上大学的学生提供机会,而美国高校能够吸收这些学生。”其次,各国学生之所以想要在其文凭上盖上“美国制造”标签,与美国基于学生素质和优点的招生有关。

常年从事教育投资的美国骑士集团董事总经理陈迅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吸引留学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有可能极大地促进外国投资增长。因为不少留学生后来在本国成为商界精英,他们对留学目的地国的了解增加了他们到那里投资的可能性。另据在英国注册的“大学世界新闻”网站文章说,在美国近90%的高校,攻读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的全职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大都是国际学生,因此,欢迎国际学生对美国保持科技中心的地位“不可或缺”。

谈及中国教育发展,高靖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实力以及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极有希望成为世界留学大国。不过,虽然中美两国领土面积都很大,但中国人口比美国多10亿,这就给中国增加了难度,至少在人均教育资源方面会比较吃力。另外,学习汉语对外国人来说是一大挑战,要让更多年轻人到中国留学,恐怕他们需要有更多勇气过语言关。

英国:撒切尔夫人的“卓越成就”

说起英国成为留学大国的历史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环球时报》讲述了一个例子:“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的叶企孙于1918年至1923年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他从美国回国时经过欧洲,特别去考察了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等机构。”由此可见,在那个年代,欧洲是世界教育中心,英国是重要代表之一。

与法国相似,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为那时的英国积累了经济、文化实力。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棉教授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后,政治制度长期稳定,这也有利于实现英国在教育等方面的长远发展战略。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就读采矿和地质学;著名作家钱钟书曾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在1935年赴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学习。在欧美国家,留学英国的名人更多,比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早年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数据显示,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学者和英国学者中,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英国的教育。如今,每年有超过40万国际学生挑选在英国的高等院校就读,占全球总数大约10%。

曾经担任伦敦城市大学代理校长的维恩博格教授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英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是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能有机会上大学。但在最近几十年,英国扩大了教育范围,不仅英国国内能上大学的人数增多,海外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将国际学生的存在视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之一。直至上世纪70年代,“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任教育大臣以及后来担任首相期间,对英国高等教育进行了革命性改革。她看到该领域发展困境的同时,也看到其能拿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潜力。1981年,英国开始对国际学生收取全额学费。英国白金汉大学前校长基莱曾回忆说,“第一年低潮期过后海外学生人数陆续增加,时至今日,这些学费成为英国大学一笔可观且独立的财政来源”。英国政府前大学事务部长威利茨曾感慨,撒切尔夫人的“卓越成就”将“英国高等教育带进世界级领域”。

相关数据显示,教育产业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175亿英镑的收入,英国大学每获得1英镑的投资,就会在英国经济的其他地方造成1.52英镑的收入。高等教育在英国经济的地位,仅次于法律服务和附属于金融业的行业。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2015年,国际学生在英国各大学城和城市支撑20多万就业岗位。

曾任英国伊顿公学校长的托尼·利特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很多方面,我很佩服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我在北京和上海访问学校时,发现当地的学术成绩很出色。”但他认为,在教育问题上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文化背景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学校,都需要认清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学校能否为学生增强“软实力”提供帮助。利特尔说,他曾与中国的一些校长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担心中国学生能否获得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表达意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利特尔认为,就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教育制度面临挑战,不过英国也未必就是这方面的“权威”。

法国:来自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的“助攻”

在上世纪60年代被拆分为13所大学的原巴黎大学,是所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学。大名鼎鼎的英国牛津大学最早建校于11世纪至12世纪,从巴黎大学回英的学者被认为是当时牛津大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资料显示,13世纪时期,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人来自欧洲邻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教授赵永升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悠久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如今法国世界留学大国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法国如今接收国际学生占全世界的6%,在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非英语国家中是数一数二的教育强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欧洲在19世纪开始成为全球留学中心,此前各个区域的差异没有这么明显。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早前的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巨大飞跃,加上工业革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加速,必然吸引大批人才前来学习知识。赵永升表示,上世纪20年代左右,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人都曾赴法留学。在那个年代,法国不仅吸引了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其医学和工科专业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时至今日,法国在经济实力方面早已不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它为何能依旧保持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赵永升表示,他曾多次与法国友人调侃说,“法国是能把7分能力表现出10分的国家,而中国人经常把10分能力表现为7分”,法国人善于将自身优势主动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法式教育体制”非常多样化,公立大学、私立学校、“大学校”、“大机构”、职业教育等形式并存,同时兼具“精英属性”——要当公务员就读行政管理学院、政治学院类,要从事企业管理层就读高等商业学院类等。巴黎第一大学负责留学生事务的克莱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法国留学生政策也非常吸引人:公立大学入学费用比英美低许多(平均每年的注册费400欧元左右);在食堂餐饮供应、学生保险、住宿补助等方面,对本国与外国学生一视同仁;政府与机构、企业为留学生提供各种助学金、补助金等等。

巴黎索邦大学一学院的前院长、法国高等教育部“骑士勋章”获得者贝德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世界留学大国”,法国人一般使用“对留学生吸引力度”这个概念。他说:“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这一点其实与法国很像——民主的形式有很多,不一定都和美国一样。如果中国用国家的力量推动教育的全球化,那么我个人很看好其教育未来前景。这是欧美无法实现的方式。”

专家:中国需要探索新模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是整体领先全球的。学生在选择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时,会考虑到投入的时间和成本,以及学到的知识和回报。因此,欧美学生没有足够理由不在欧美读书,而选择中国。反过来讲,中国学生如果能在国内接受高回报率的教育,就没有必要出去留学。到中国来接受教育的多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学生,读的专业也以汉语、中医专业为多,选择理工科专业的比例也低,反映出我国理工科专业和发达国家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熊丙奇表示,中国大学能否满足国内学生需求、吸引留学生,归根结底还是教育质量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目前比较重视学术研究,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重视不够。其次,必须解决学校本身的办学特色问题,学校应更多地自主设置课程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有些大学目前还是“千校一面”。另外,大学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国内有种学历导向,就是学生一旦被录取,不出意外就能拿到文凭。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整体办学制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事实上,欧美在历史上并非有意识地成为留学大国,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自然的现象。他说:“麻省理工这样的大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大学完全不同,每个时代的世界教育大国、顶尖高校都不一样,不是照抄前面某所大学,而是需要探索新的模式。”

熊丙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是国家重视对该领域的投入。近几年,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杨凡、彭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日本政府宣布菲总统将访日 与首相安倍举行会谈

日本政府宣布菲总统将访日 与首相安倍举行会谈

据日媒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本月25日的记者会上宣布,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将于本月29日至31日访问日本,并与首相安倍晋三举行首脑...[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特朗普:仍考虑提名耶伦连任美联储主席

特朗普:仍考虑提名耶伦连任美联储主席

中新网10月26日电。当地时间10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仍考虑提名耶伦(Janet。[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东京车展面向媒体开放 多款新型概念车将亮相

据日媒报道,旨在展示最前沿汽车技术的“东京车展”本月25日向媒体公开了展览内容。“东京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日本国内外的汽车厂商及零...[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日本政府系金融机构涉大规模违规贷款 被令整改

据日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本月25日向政府系金融机构“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发出了继5月以来的第二次业务整改命令,理由是在利用国家制度提...[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巴西众议院举行投票 确认特梅尔将继续担任总统

据外媒报道,本月25日,巴西众议院举行投票,由于支持将总统特梅尔涉嫌妨碍司法等案提交联邦最高法院的票数未达到三分之二,该案不会提交最...[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特朗普缺席东亚峰会引争议 忧出访时间太久影响情绪

特朗普缺席东亚峰会引发争议。美官员担心出访时间太久影响总统情绪【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详细]
环球时报 2017-10-26

美国将恢复让难民入境 11国难民仍被拒于门外

综合报道,美国政府近日宣布,随着为期120天的难民禁令当天到期,美国将恢复让难民入境,但来自11个“高风险”国家的难民仍被拒于门外。据...[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东京奥组委要求日本政府立法防止门票高价转卖

东京奥组委要求日本政府立法防止门票高价转卖

据日媒25日报道,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将出售的约1000万张门票有可能被高价转卖。国际奥委会要求彻底做好管制工作,以便让更多的人以合...[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5
中情局前雇员:塔利班不会接受蒂勒森和谈提议

中情局前雇员:塔利班不会接受蒂勒森和谈提议

【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卫星网10月25日报道称,美国中情局前雇员菲利普∙吉拉尔迪表示,激进组织塔利班的武装人员不会接受美国国务卿蒂勒...[详细]
环球网 2017-10-25
大手笔!沙特王储要建全球首个跨国工商新城

大手笔!沙特王储要建全球首个跨国工商新城

10月24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出席利雅得国际商业会议。这座命名为“NEOM”的工商业新城位于沙特西北部,预计占地2.65万平方公里...[详细]
新华社 2017-10-25
美国务卿施压到访!巴总理明言反恐“取得成果”

美国务卿施压到访!巴总理明言反恐“取得成果”

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握手。8月底,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把阿富汗乱局归咎于巴基斯坦,要求巴方停止向“混乱、暴力及恐怖的代言人”...[详细]
新华社 2017-10-25

吉尔吉斯斯坦议长辞职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新闻办公室25日通报,议长图尔松别科夫当天自愿辞职。图尔松别科夫表示,辞职原因是为了缓和总统选举期间的紧张局势。[详细]
新华网 2017-10-25

俄媒:莫斯科市中心发现97枚彼得一世时期硬币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莫斯科政府与市长官方网站消息称,莫斯科市中心发现97枚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硬币。在城市重建和完善项目框架下...[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0-2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