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化中国行|镇江西津渡:诗情流淌,烟火氤氲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24-04-25 15:38:04



海报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记者柯高阳、李茜、陈硕)“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当年扬帆北上,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人乘船过江之处,就在今天的镇江西津渡。

西津渡,是古代镇江的过江渡口,依山临江,风景峻秀。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此交汇,这里成为漕运重镇、交通咽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了众多诗篇——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写尽西津渡当年的繁华忙碌;“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道出旅人待渡长江的寂寞愁思……诗情流淌千年,古渡的文化气息更加厚重。

渡口人来人往,街市应运而生。六朝时期西津渡古街开始形成,至北宋时期已发展为相当规模的集市。伴随着江海河岸的历史演变,西津渡逐渐从渡口演化为古街区,社会功能不断完善。


  4月23日,游客在西津渡游玩。新华社记者 陈硕 摄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如今的西津古渡不再,古街换貌,但西津渡“活化石”般的古代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保存,成为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

建筑是历史的年轮。在西津渡不大的街区里,有昭关石塔等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30多个省市级文保单位。漫步其间,游人可以看到南方三合院、北方四合院、江南骑楼结构、上海里弄胡同等不同的中式建筑。


  图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泥叫叫(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茜 摄


非遗是活着的历史。在西津渡小码头街,清脆的哨声不时在街边回响,引得来往游客纷纷驻足。这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泥叫叫,造型不拘一格,能吹出多种哨音。太平泥叫叫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泥叫叫渐渐被人们遗忘,制作的手工艺如今也濒临失传。如今不少游客从网上看到后专门来西津渡打卡,这一手艺正在被更多人了解。

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锅盖面制作技艺、膏药制作技艺……如今,西津渡已进驻10多项非遗,散落在老街各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体验路线。


  西津渡夜景(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 摄


要体验西津渡的美,最好的方式是夜游。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屋檐上挂着的灯笼亮起点点红光,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神秘,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织、车水马龙的古代。沿着西津渡的“五十三坡”拾级而上,灯火点点中,行路更添一份古意。

古街正中,是始建于元代的昭关石塔,至今已矗立700多年。月光下,青石雕成的古塔造型优美,气度庄严,这里是西津渡的经典地标。距离石塔不远处,展示着一处考古挖掘坑。“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基底层叠压积,悄无声息地复原这座千年渡口的历史记忆。

把思绪从历史中拉回的,是古街上氤氲的烟火气。春风沉醉的夜晚,游人沿着青石板街漫步徜徉,街角的尚清戏台灯火辉煌,一旁的淮扬菜馆宾客盈门……西津渡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而这热闹、繁华的背后,正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