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雪龙2”号大厨的美食哲学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2023-11-21 16:29:11

原标题:“雪龙2”号大厨的美食哲学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雪龙2”号大厨的美食哲学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21日电(记者周圆)餐厅,无疑是“雪龙2”号上被给予较多期许的地方。

一日四餐,厨师长秦冬雷和他的团队用一道道美食回应着期许。掌勺“雪龙兄弟”10余年,“秦大厨”悟出不少关于吃的道理。

“海上厨房”,靠的是对味道的理解,也靠对食材的把控。

“雪龙2”号不能使用明火,食物只能通过电磁炉加热,这会直接影响菜品口感。“客观条件的确不利,要想保证队员们的营养,我们就得从菜的味道和花样上下功夫。”秦冬雷说。

每天四顿饭,早餐通常有馒头、鸡蛋、咸菜和粥等共计七八样,午餐为四菜一汤,晚餐在此基础上还会配上一份面食点心,此外还有一顿夜宵。“每天的菜品需要营养搭配,还要满足南北方不同口味。”秦冬雷略带自豪地说,基本做到了十来天不重样。

作为“海上厨房”的厨师长,秦冬雷还有一项重要职责——管理食材存储。“雪龙2”号有一套食物保鲜系统,包括常规冷库、蔬菜冰温保鲜以及气调保鲜系统等。在中途不补给的情况下,这套系统能够保证全船60天左右的正常餐饮。

“出海后,蔬菜是最珍贵的,需要从采购环节就开始通盘考虑存放和使用问题。”秦冬雷说,管理蔬菜存放,经验很重要。哪些蔬菜先吃、哪些后吃,以及精确到什么时候吃,都需要通过一个个航次积累经验。

“现在保鲜设备进步,加上一代代厨师积累经验,出海一个月内,蔬菜品种多样性都是有保障的。”秦冬雷说。

美食能给人归属感。“想吃盐水鸭”“怀念家常面了”……餐厅入口处,挂着一本“后勤服务意见反馈表”,用来征集队员们想吃的食物。

在秦冬雷看来,队员们漂泊在离家万里的大洋上,食物往往寄托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尽量满足。”

一次,有队员留言想吃家乡的牛肉面,这让后厨团队有些为难。“牛肉面不难做,但要做得正宗一些,就需要手拉面,可船上100多人,任务量不小。”秦冬雷说,大家讨论后,还是一致赞成要做。

做牛肉面那天,后厨团队早早来到厨房。有人熬汤备肉,其余人轮流抻面,抻了合、合了再抻,直到一缕缕面条达到“毛细”大小。“最后面盆里一根面都没剩。”秦冬雷说,这是对厨师最高的褒奖。

食物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每到饭点,秦冬雷喜欢坐在出菜窗口前,看着排队打饭的队员们。时间久了,哪道菜受欢迎、哪位队员今天没来吃饭,他心里都有数。

有队员来交流做菜心得或提出意见,他通常会用小本记下,吸纳到后续菜单中。看到有队员出现晕船症状,他就会调整菜单,多做一些清淡的菜,主食也会加上带汤的面条。朴素的温情,弥漫餐厅。

如今,船上年轻队员越来越多,口味也更加时尚。秦冬雷带着团队开始琢磨起创新菜,满足年轻食客的味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秦冬雷对这话深信不疑,尤其在海上,美食更能给人以慰藉。“胃舒服了,精气神儿、干劲儿就有了。”他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多项数据呈现积极变化 勾勒出我国经济“热”力十足

央视网消息 近日,多部门公布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经济运行数据,一起透过数据看发展。此外,今年前十个月,全国还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3-11-21
哈马斯领导人:同以色列“接近”达成停火协议

哈马斯领导人:同以色列“接近”达成停火协议

新华社加沙11月21日电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21日凌晨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同以色列“接近”达成停火协议。哈...[详细]
新华社客户端 2023-11-21
四部门出台行动方案提升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

四部门出台行动方案提升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21日对外发布《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聚焦产粮大县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持续...[详细]
新华社客户端 2023-11-21

运-20起飞赴韩接英雄回家

21日中午,中国空军一架运-20飞机起飞,执行赴韩国接运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据了解,11月23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时,将由2架...[详细]
新华网 2023-11-21
澳门专家探讨琴澳一体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澳门专家探讨琴澳一体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新网澳门11月21日电澳门城市大学21日发布消息称,在该校20日举办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与建设”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学者就琴澳一...[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11-21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两日一试”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两日一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消息,11月21日10时24分,165所抱龙峪试验区首次实现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两日一试”,...[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11-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