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凉山两万多名贫困户失学儿童全部返校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20-09-14 19:57:09

8月31日,凉山州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小学六年级一班同学们在上开学第一课。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1052名学生,一个都不少!”秋季新学期开学报到当天,四川凉山州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小学校长俄地尔良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让每一位应读书的孩子回学校,是四川凉山州对每一位校长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新校园开阔的操场上,一群学生们欢快地唱起彝族歌曲《春耕》,回到校园让他们实现了梦想。

曾经有多贫困,大凉山人对教育的理解就有多深刻。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对凉山州而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必须在扶智上下更大功夫。

“教育是我们的希望。”这是凉山人的共识。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一村一幼”计划;开展控辍保学、做好入学复学;实施教育支持计划,促进师资力量均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铆足了劲,教育扶贫带来变化,真真切切地改变着凉山的面貌。

补短板中的短板,推行“学前学会普通话”

“今天,我带着图形宝宝和你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这是什么图形?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凉山州美姑县龙门乡塔哈村幼教点,幼儿教师吉布妹尔和小朋友用普通话进行上课交流。

“圆形。”

“穿蓝色的衣服。”

班上的小朋友踊跃地用普通话回答。吉布妹尔说,这些小朋友在3至6周岁之间,经过一年的学习,普通话有很大进步:从刚入园时不会说普通话,听不懂普通话,甚至不会说四川话,到如今能够听懂普通话,会用普通话去表达交流。还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让孩子们养成洗脸、洗手、上厕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为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凉山州的幼教点或者幼儿园都会看到类似的情形。“我们拍拍小脚,我们拍拍膝盖,嗨……”在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幼教点的操场上,跟随着音乐的节奏,4岁的阿尔里英和小朋友一边用普通话唱着儿歌,一边挥动小手拍小脚,拍膝盖。

学会普通话,“听懂、会说、敢说、会用”,这在凉山可是非同寻常的事。

作为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凉山学前儿童体量大、全州学前儿童中,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的现象极为普遍,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大部分学前儿童不会普通话,学前教育落后是凉山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

为了让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前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在尚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通过统筹整合村委会活动室、富余校舍、闲置村小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方式设立村级幼教点,让过去只能在田间地头、山坡草地“散养”的农村儿童进入幼教点接受学前教育特别是普通话教育。

2015年10月,凉山州创新实施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的“一村一幼”计划,累计开办“一村一幼”村级幼教点3069个;2018年5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启动;2019年9月起,“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全州3985个幼儿园(幼教点)全面实施,惠及26.96万名学前儿童。

为何如此重视“学前学会普通话”?

“对凉山的脱贫攻坚、转型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包晓华表示,过去的学生由于没有普通话的衔接教育,通常要到小学3年级才能学会普通话,进行正常交流,因此学习内容会落下一大截。

不会普通话不仅给孩子学习成绩带来影响,还会给他们成年后外出打工带来困难:他们不能通过畅通的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些,都成为他们脱贫奔小康的阻力。

“学前学会普通话”更有意想不到的“小手”拉“大手”示范效果。村幼教点的老师们把“五洗”内容改编成儿歌,教小朋友们学会儿歌来熟记“五洗”内容,每天检查小朋友的手、脸是否洗干净,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和带动家长养成讲清洁、爱卫生的好习惯。

治本之策,教育投入前所未有

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小学开学第一课。

老师阿呷伍洛问:“你们将来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当老师!”“当军人!”有梦想,有思考,敢于表达,是孩子们最大的变化。

校园巨变是更多的人的感受。看到崭新的校园,洛俄依甘乡小学教师罗娟满脸欣喜。这可不是从前那个只有19名学生、设备简陋的小学校了:综合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塑胶操场一应俱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学更方便了。”

“越穷越要办教育,脱贫就要靠教育,穷县也要办大教育!”美姑县委书记马小宁说。他用“前所未有”来概括: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校容校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义务教育均衡”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控辍保学的力度前所未有。

2019年县委、县政府斥资12.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全县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得到逐步缓解。2019年,县政府调剂资金6214万元,启动实施了“教育装备补缺计划”。目前,全县尚有37间网络教室正在建设中,400套“班班通”设备和其他短缺教学仪器设备均已完成招投标。

新学期,泸州市龙马潭区小街子小学副校长朱守群又来到普格县附城小学。作为龙马潭区教育系统“校对校”支教普格的一名教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曾经的附城小学占地不足二十亩,学生却达两千人,教学用地远远不足。如今的附城小学,有着漂亮的校园、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这彰显着国家教育扶贫工作的力度,印证着‘扶贫先扶智’的成果。”朱守群情不自禁感慨。新学期,附城小学和小街子小学共建了教育工作室,一起交流教科研和师培经验。

穿行在大凉山,常常会看到步行上学、放学的孩子。“以前的孩子动不动就说,我不读书了,我要出去打工。现在,不会这样了。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作为教师,罗娟的感受很明显。

“现在有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学校来。”普格县附城小学方德贵校长告诉记者。

在凉山,再一次感受到,发展教育,是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每一所幼教点、幼儿园、学校,都是一个个希望的种子。

“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优质教育茁壮成长,这就是教育改变未来的力量。”看到坚强、可爱的孩子们,大家会和朱守群老师有着相同的看法。

如今,凉山实现了2.2万名贫困户失学儿童全部回到学校。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有1631所,各类学生122.59万人。他们正接受教育的浸润,成为凉山繁荣兴盛的最大希望。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李晓东 周洪双 郭俊锋)

[责任编辑:王全、本报记者 靳晓燕 李晓东 周洪]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同筑共赢之路 共迎美好明天——共建“一带一路”全景扫描

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正从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给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物流“生命...[详细]
新华社移动端-订阅号-国际-新华国际 2020-09-14

西藏亚东:科技诸葛让“生态水”变身“致富源”

新华网拉萨9月14日电(张宸)引雪山泉水为鱼苗孵化提供营养,流奔腾江水为成鱼养殖提供环境,使用过的水经沉淀等若干道严格的环保步骤处理...[详细]
2020-09-14

特写:鱼嫩羊肥让亚东群众生活“鲜”味十足

新华网拉萨9月14日电(张宸)卓木拉日雪山脚下,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堆纳乡古汝村岗巴羊生态养殖合作社里,曾经的建档立卡群众罗布看着长得肥...[详细]
2020-09-14

进出口贸易数据展现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活力

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中国8月份的进出口数据。1-8月份的货物贸...[详细]
央广网-快讯 2020-09-14

西藏亚东县发展特色养殖不忘守牢生态底本

山环水抱间,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这便是位于日喀则市亚东县上亚东乡亚东生态产业园内的鲑鱼养殖场。他告诉记者,这种...[详细]
未来网-时政-时评 2020-09-14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详细]
新华网 2020-09-14

【每日一习话】安全是发展的保障 发展是安全的目的

【每日一习话】安全是发展的保障 发展是安全的目的[详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2020-09-14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详细]
新华网 2020-09-14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索马鲁加就中瑞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索马鲁加就中瑞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详细]
新华网 2020-09-14

外交部:尚未收到美国驻华大使将卸任的通知

中国外交部 尚未收到美国驻华大使将卸任的通知。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针对有报道称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将离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4...[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0-09-14

哈尔滨出台专项抗灾补贴 减少台风对农业损失

新华社哈尔滨9月14日电(记者杨思琪)受连续三次台风影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局部地区农作物遭受倒伏和洪涝灾害。记者14日从哈尔滨市有关部...[详细]
新华网 2020-09-14

给青年一把成才的“金钥匙”——西藏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小记

题 给青年一把成才的“金钥匙”——西藏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小记。与四朗江措一同前来的同学还有20名,他们都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受益...[详细]
新华网 2020-09-1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