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中国唯一核试验基地风云往事

来源:央视网

作者:

2019-04-04 14:16:04

【马兰花开铸英魂】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我国唯一核试验基地风云往事

央视网消息:在新疆“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方,坐落着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风云过往。但是,无论过去多久,我们也不能忘记,正是一代民族精英、科技人才,无畏艰难,勇于创新,把功绩书写在大漠秘密的事业中,用信念挺起了中国的脊梁。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清明特别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人。

临近清明,在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上百名官兵正在举行祭奠英烈的仪式,这里长眠着28名将军,张蕴钰就是核试验基地的首任司令员。

张蕴钰之子 张旅天:我父亲总结自己一生,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打了上甘岭,二是参加核试验。搞核武器这段经历,应该说是他人生当中最精彩的。

张蕴钰,曾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8年,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将军受命率队勘察寻找建设核试验场的场地,西出阳关,穿越戈壁,一路风餐露宿,当看到广阔荒凉的罗布泊时,这位将军激动地写下了一首诗。

张蕴钰之子 张旅天:玉关西数日,广洋戈壁滩,求地此处好,天授新桃源。

面对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蛮荒之地,激荡在开拓者心中的却是国家使命和创业豪情。在部队选的生活点上,一条天然水沟边长满了马兰草,张蕴钰将军借此给这里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某基地首任司令员 张蕴钰: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就是那个小水沟子里头有几棵马兰草,就说我们就叫马兰村吧。

马兰,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从此成了罗布泊几代创业者的精神家园。上万名解放军官兵和科技人员陆续从四面八方云集戈壁。他们挖地窖、打土坯、吃干菜、喝苦水,用人力和意志改造着这里的面貌。张旅天依然清晰地记得,5岁时第一次来到马兰看到的景象。

张蕴钰之子 张旅天:(1961年)第一次去马兰,印象就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有一群快乐的人在那儿干活,就像一队天边的骆驼在边疆耕耘。

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专家撤走,国内经济困难,但核试验基地像马兰花一样,在戈壁滩上顽强生长。

某基地首任司令员 张蕴钰:困难我们可以克服,可以忍受,但是科学技术上,真正说要搞试验这一套,我们有什么本钱,这都需要我们想、创造,大家伙都想办法,那时候真正让我们花费脑筋多的是在这方面。

今年88岁的中科院院士吕敏,当年得知祖国要自主研制核武器,立刻申请从苏联回国效力。与他的老师,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归来的程开甲教授一起,开始了中国核试验事业最早的科研攻关。全国、全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大力协同,短短两年内研制出1000多台套核试验控制、测试、取样用的仪器设备,取得了从无到有的开创性突破。

中科院院士 某基地原研究员 吕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自己努力,靠大力协同,要人出人,要东西出东西,什么报酬都不要,要说是幕后英雄、隐姓埋名,他们才是。支持大家的信念就是爱国主义。

1964年春,托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在罗布泊拔地而起,在多风沙的戈壁滩上,工程兵为了安装这座当时中国最高的铁塔,冒了很大风险。多年后,每当张蕴钰想起那些战士都不禁动容。

某基地首任司令员 张蕴钰:上百米这样的高空作业,那时候也只给他们多了四个馒头,觉得为啥那时候不大家挤一挤,多给他们两个馒头,好像我们有点对不起那些同志们一样。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定在当天下午15时爆炸,张蕴钰登上铁塔,陪着技术人员完成引爆雷管的安装,最后一批撤离爆心危险区。从那以后,张蕴钰立下规矩,最危险的地方司令必须到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原子弹爆炸当晚,为这一刻奋斗了6年的张蕴钰用诗咏怀:

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立龙,飞笑触山崩。

呼成功,欢成功,一剂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

张蕴钰之子 张旅天:这个原子弹一爆炸,我们国家就是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地位、话语权就会增大得多,敲响五更钟,就是开启了一个新的黎明。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2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

中科院院士 某基地原研究员 吕敏:勇于奋发图强,自主独立更生,不光是吃苦,还得要精神上,你要从奋斗,从事业上去下功夫。马兰精神,实际上要求就是有爱国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强大,能够有机会干这个事,是感觉到很幸福、很骄傲的。

对科技人员来说,从事核试验不仅要想尽办法解决难题,还要放弃学术成就,从此隐姓埋名。张蕴钰司令员把他们形容为“无花果”,要结出最香甜的果实,却不能绽放艳丽的花朵。因此,他在基地提出一切为试验服务,为科学家服务。

某基地首任司令员 张蕴钰:我们没有多少知识,但是我们很尊重知识。知识掌握,我们还是靠专家,他们要干什么事,要怎么干,要什么条件,我们就是满足他们的条件。

今天的马兰基地,立有这样一块将军院士碑,上面是张蕴钰送给程开甲的一首诗:“专家学者风沙里,同与战士历苦辛。戈壁寒暑成大器,众人尊敬我称师。”抒发了一个将军对科技工作者的敬意。

60年来,马兰基地先后走出10位院士、30多名科技将军,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马兰精神已经融入马兰人的血脉,传续至今。

(央视记者 任永蔚 绽晓棠 文永毅 尹骊 )

[责任编辑:杨凡、彭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明知伤身还是戒不掉 “报复性熬夜” 怎么破

“报复性熬夜”。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睡眠心理科主任高东,他表示 “报复性熬夜”生活方式短期内不会产...[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04-04

缩短供需距离 宁夏举办人工智能对接专场

宁夏举办人工智能对接专场。近日,宁夏技术市场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举办了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主题的系列线上线下对接活动[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大学生“被就业”糊弄了谁

大学生“被就业”糊弄了谁。每一名高校毕业生,都要签署一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今天,请你一起为英雄做一件事

[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9-04-04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发现二维体系中的最高电导率

建一条绿色通道,让电子传输不再过“独木桥”。寻找超高导电材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把钥匙[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智慧食堂”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智慧食堂”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的5个食堂中,每个窗口都装有一台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人脸智能双屏终端——...[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纳米金属机械稳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应发现

纳米金属机械稳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应发现。纳米金属的晶界在机械变形作用下容易发生晶界迁移并伴随晶粒长大,使得纳米材料发生软化,这种...[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遗传易感基因找到

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遗传易感基因找到我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遗传易感基因找到科技日报昆明4月3日电。记者3日获悉,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详细]
科技日报 2019-04-04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新华社平壤4月4日电中国驻朝鲜大使馆4日上午在平壤的友谊塔举行活动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深切...[详细]
新华网 2019-04-04

致敬英烈,唱响吾辈当自强的时代最强音

致敬英烈,唱响吾辈当自强的时代最强音“当年,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请为他们做一件事”,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启“传承·2019清明祭英...[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 湖南拟启动新科技重大专项

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湖南拟启动新科技重大专项[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以“智能+”推进和优化智慧城市标准

以“智能+”推进和优化智慧城市标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一起构成了智慧城市的核心板块,“智能+”则将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详细]
人民网 2019-04-04

泪目!武汉警方清明前夕到“警犬墓园”悼念“无言战友”

武汉警方清明前夕到“警犬墓园”悼念“无言战友”4月2日清明前夕,在位于武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的“警犬墓园”,警犬。与它并排而立的武汉市...[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04-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